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进不仅仅是中了举100@365

(2022-04-10 09:52:58)
标签:

365

历史

娱乐

儒林外史

范进

范进不仅仅是中了举

冯建海

学过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知道范进很大年龄才中了举人,以至于得到中举喜讯,一时高兴过度,竟痰迷心窍,陷入疯癫状态,多亏有好心人出主意,让岳父胡屠户一巴掌给打好了。

范进中举之后境况如何呢?想必是飞黄腾达,事业顺利,由于那时我没有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因此这只是猜测,几十年后,也就是今天,我终于阅读了这部小说,才知道,范进不仅是中了举,还中了进士,还当上了山东学道,果真飞黄腾达,事业顺利。

我不甚明白中学课本从《儒林外史》里选取这一段《范进中举》的教育目的,反正我当时的认识就是范进就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笑话,这么大年龄了还考学真得不好意思,真得抬不起头来,还有就是千万别乐极生悲。

现在呢,今天呢,当我读了《儒林外史》(目前是前七回),我有了这样的新认识: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志不在年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成功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着,只要你努力;成功的大门始终为任何人敞开着,只要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大器晚成;不拘一格降人才;英雄不问出处;慧眼识才。

我认为范进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

上面我列举的我新认识中有“不拘一格降人才;英雄不问出处;慧眼识才”,这是啥意思呢?这是说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叫周进,周进是发现范进是一个人才的人才。

我认为,周进和范进都是具有强烈上进心的人。

我本来想把本文题目取为“周进和范进都是具有上进心的人”,想到还是《范进中举》的知晓面广,权衡了一下,还是取名《范进不仅仅是中了举》,蹭蹭流量,嘿嘿。

尽管如此,绝对要提周进这个人,甚至要超过范进的篇幅。

从书中我才知道范进中举的确切年龄,范进是54岁才中的举,可说是大器晚成。

抄写周进(学道)与范进的对话: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

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那周进是多大年龄中举的呢?至少六十多岁!更是大器晚成也!

抄写小说第二回:

姓周,官名叫做周进。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童试),却还不曾中过学。

之后,从小说看,至少一年之后,周进录了个贡监”,就是花钱买的,然后“巍然中了”举人,“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署。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这样看,很明显,按现在来说,周进即使到退休年龄了,还奋发图强,参加科考,考取功名,考取功名之后,还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不仅如此,周进还工作非常认真呢!

公正,不以貌取人,慧眼识才,因此,发现了范进!

抄写小说:

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

这个时候,范进的状况是这样子的: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范进交卷后,“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周进周学道没有以貌取人,没有以家庭出身取人,而是看范进的卷子,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通过童试,周学道慧眼识才,鼓励范进参加乡试: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果然,范进中举!

从周进范进的经历我还认识到:天道酬勤,还要勤对地方。

谋定而后动,按规则行事,认准目标,一心一意,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

周进和范进就是勤对了地方、持之以恒的胜利者。

周进不赞成“杂览”,也就是要勤对地方。

周学道这样训诫当时的童生魏好古:

那童生(魏好古)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

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什么?”

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

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什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

周学道虽然生气,还是以文取人,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了魏好古的卷子,文字也还清通”,“把他低低地进了学。”

说道英雄不问出处、慧眼识才,周进还识青年人才,荀玫就是一例。范进被钦点为山东学道,命下之日,范学道即来叩见周司业(周进已由学道升为司业)。周司业道:“山东虽是我故乡,我却也没有甚事相烦。只心里记得训蒙的时候,乡下有个学生叫荀玫,那时才得七岁,这又过了十多年,想也长成人了。他是个务农的人家,不知可读得成书,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拔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根据书中所述,根本没用范学道推情,在范进不知情的情形下,“头一卷就是荀玫。”

一般说,文人相轻,嫉妒心很重,唉,就嫉妒来说,不仅是文人,世风日下,已遍布各行,而周进呢?作为文人,以文会友,还没有嫉妒心。比如周进对范进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会试)一定入选。况学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当道大老面前荐扬。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小说,只读一个节选,不好把握书中人物,通过全面阅读,我不仅重新认识了范进,又新交了周进,欣慰,欣慰。

2022410日星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