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餐摆台—餐具,洒具摆放的顺序和规则

(2012-07-26 17:09:46)
标签:

杂谈

摆台的标准是:餐具摆放要相对集中,备种餐、酒具要配套齐全,距离相等,图案、花纹要对正,整齐划一,符合规范标准,做到既清洁卫生,又有艺术性,并方便宾客使用。 
    1.餐、酒具摆放的顺序 
    大型宴会的10人座位的台面所需餐、酒具用品共104件。餐、酒具摆放大致可以用托盘分为五次托放。第一托:骨碟、勺垫、瓷勺。第二托:葡葡酒杯、白酒杯。第三托:筷架、筷子、公用餐碟、公用勺、公用筷和牙签桶。第四托:叠好的餐巾花(已插放在水杯中)。第五托:烟灰缸。 
    2·餐、酒具摆放的规则 
    (1)摆骨碟将餐具码好放在垫好餐巾的托盘内,左手端托盘,有手摆放。从正主人席位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摆放时要求花纹(字头、店徽)要对正,协调一致,碟与碟之间距离要相等,碟边距桌边1厘米。
    (2)摆勺垫、瓷勺勺垫摆在骨碟的五前方,瓷勺摆在勺垫的中央,瓷勺柄朝右,勺垫距碟边1厘米。 
    (3)摆酒具葡萄酒杯应对正骨碟中心,葡萄酒杯底边距勺垫 1厘米;白酒杯摆在葡萄酒杯的右侧,杯与杯上口处距离1厘米。酒具的花纹要正对客人;摆放时拿杯座,不能拿杯口。 
    (4)摆筷架和筷子筷架应放在骨碟的有侧,注意图案摆正,如果是动物图型,头一律朝左。将带筷套的筷子放在筷架上,筷子套的图案及文字要朝上对正。筷子末端距离桌边1厘米。 
     (5)摆公用碟、公用勺、公用筷 公用碟应放置在正、副主人席立的正前方,碟边距葡萄酒杯底托3厘米,碟内分别横放公用勺和公用筷,筷子放在靠桌心一侧,勺放在靠近客人一侧,勺柄朝左,筷柄朝右,成为对称型。公用勺和公用筷之间距离1厘米;筷子出餐碟部分两侧相等。10人以下应摆2套公用餐具20人以上摆4套。它两套应摆放在正、副主人之间的中心上,形成十字型。如果客人人数少,餐桌较多,可在正、副主人位置上,摆上筷架及筷子。
    (6)摆牙签桶应摆在公用碟的右侧,不出筷柄末端,不出公 用碟的外切线。 
    (7)摆餐巾花将叠好的餐巾花插在水杯中,摆在葡萄酒杯的左侧,三套杯应横向成为一条直线,水杯的上口距离葡萄酒杯口1厘米。 
    (8)摆放烟灰缸从正主人席位右侧开始,每隔两个座位摆放一个,烟缸前端应在水杯的外切线上。烟缸一般有三个架烟孔,其中一个架烟孔朝前桌心,另外两个朝向两侧的客人。 
    (9)摆火柴把火柴摆放在靠桌心侧,火柴盒的封面朝上,火柴磷面向里。 
    (10)摆菜单、台号 10人以下摆放2张菜单,摆在正、副主人席位的右侧,菜单底部距桌边1厘米。12人以上摆4张菜单,摆成十字型。大型宴会应摆放台号,一般摆放在每张餐台的下首。台号要朝向宴会厅的入口处,使客人一进餐厅就能看到。 
    摆台完毕,应再检查一遍有哪些物件摆得不够规范,并做适当调整。
----------------------------------------------------------------

中式正餐的上菜程序和餐桌的摆设礼仪

以为只有在吃西餐时才讲究什么“开胃菜”、“主菜”、“点心”等,其实,吃中餐时,无论从点菜还是上菜,都严格地按照分类和顺序的。

一中餐的出菜顺序

开胃菜 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

有时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 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 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二餐桌摆设的辨别法

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

筷子 多使用柱形长筷。以往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使用长筷子的原因是便于夹菜。

汤匙 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

取菜盘 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

深碗 开口较深的汤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