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2021-07-14 08:42:50)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南宁老街巷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改造后的南宁市江南亭子码头,很快成为全市著名的网红景点,充满亚热带特色和东南亚异国风情的美丽景色,吸引大批市民前去游览拍照。

亭子码头的游览介绍,少不了“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的说法,但是了解其中含义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在亭子码头的南端,就是昔日的亭子渡,渡口的岸上,是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亭子正街。早在南宁还没有形成现在的城市以前,亭子渡口和亭子正街就已经是邕江南岸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及邕州盐道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转运中心。古代的盐通过这里运往四面八方;抗战时期国际援助物资从龙州边境的邕龙公路进入,经过亭子--凌铁渡口进入中国。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亭子和白沙这一片地方,自古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居民聚集地,据民国《邕宁县志》记载:“在城南平南村(现亭子白沙村),建自隋唐前,为古邕州旧址。”古邕州以雷庙(现白沙大道南五里)为中心,热闹的庙会自然就形成圩镇。

但是“平南村”,“亭子”地名的诞生,却在宋代。北宋皇祐五年(1053),宋将狄青大败侬智高后,在亭子、白沙一带留下青州府寿光县白马驿士兵驻守并定居于此。为纪念狄青平南之功,将这一带命名为平南村,而狄青的一声“停止前进”命令,则成为“亭子”地名的源头。士兵们还将正月十六到达此地这一天,作为平南村开村日。至今,亭子每年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不是大年三十,也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十六。

众所周知,南宁市中心的老城区前身是“宋城”,于宋嘉佑年间(1056-1063)开始兴建,但是亭子渡、亭子正街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便有“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之说。

狄青留下的士兵们在平南村开荒拓土,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平南村人最初都到象岭圩(现五象岭园艺场内)赶圩,后来周围几个圩场合并迁移至与凌铁村隔河对望的南北交通重要渡口——亭子渡。据《南宁郊区志》记载:“亭子圩,江南岸渡口,宋皇祐五年(1053)建。三日一圩,操平话为主,为交通要道和城乡交流重要渡口。周边包括苏圩、吴圩、那马、大塘、良庆、蒲庙、心圩、沙井、石埠、老口,以及远在横县、武鸣和左右江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将农产品和牲畜运至亭子圩交易。”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随着圩市的繁荣,亭子正街逐步形成。最初称为“米行顶”,因其地处亭子圩最高处,而且以卖米为主。亭子尚存的石碑“重修米行顶横巷题名碑记”碑文记载,民国8年(1919),亭子正街已经是一条有名的米行和交通要道,受到当地民众重视,人们尽其所能自愿捐资拓建横巷。当地老人回忆说,米顶行离江较远,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除卖米外,大宗货物还有柴、糖、盐等五花八门的商品,所以街道延伸至江边渡口,大量客商云集,买卖兴旺。

民国二十二年(1933),邕宁县政府设在亭子马鞍岭(原糖纸厂),从此亭子成为邕宁政治中心,地位更为重要。每逢圩期,亭子正街及周边市场熙熙攘攘,十分繁荣。当时的亭子圩场已有商户150多家,居民307户2000多人。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过去,亭子正街长305米,路面为5条石板,4米宽。民国23年(1934)曾经修整拓宽,街两侧建起了很多洋式骑楼。1951年再把路拓宽至7.4米,铺为四合土路面。街道商铺林立,街的两侧伸延出很多横街窄巷,参杂有菜秧行、打铁行、米行、青菜行、柴行、牛行、猪崽行、老鸡行等等,形成一个繁荣街市。尽管这条街与南宁市中心的老街相比,显得有些狭窄,但900多年的历史,使之成为南宁市内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街道。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1930—1940年代,亭子正街涌现一批实力雄厚的座商,其中以“三记”——雷元记、雷华记、李履记最为突出。

雷元记在圩上、在市内都开设钱庄,财大气粗,从清朝末年至民国前后60多年期间,位居南宁金融界魁首。解放前,广西统计局为了调查南宁市金融情况,曾向雷元记借取民国前后60年账簿参考,可见该号在南宁金融界的地位。

雷华记在亭子圩开设的酱料杂货店,供应所有邕江南岸周围圩场,几乎成为垄断。

李履记在亭子、蒲庙、江北开设造镬厂,其产品畅销左、右江以至梧州等地。

此外,“聚福”、“谢福泰”、“覃安记”等商号也颇有名气。“雷四姑油炸粽”则成为南宁市著名小吃。

1950—1960年代,南宁市民常常从洋关码头、凌铁渡口、渡船口等津渡坐船过江赶亭子圩集,亭子渡口那三棵老榕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亭子渡的功能已经丧失。1980年代末亭江路重新建设亭子农贸市场,老商户纷纷迁入,亭子正街日渐式微。2005年,因建设江南大道,亭子正街靠邕江一头被拆去大截。2010年亭江路扩建,又把亭子正街原来米行那一段拆掉。于是,亭子正街一头一尾不见了,只剩下百多米,且偏于一隅,变成条小巷子。

亭子正街,南宁市最古老的街道

  现在,正街的房屋几乎都推倒重建了,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一两间破旧的老房子,才依稀留下往日老街的风貌。不过,老街对面亭江路的“亭子农贸市场”,雷四姑后人的炸粽摊仍在经营,这种用大米粉浆包裹油炸的绿豆粽子,外皮金黄,光亮润泽,香味四溢,吃起来外焦内软,爽口美味。名不虚传的“雷四姑油炸粽”,仿佛使人回忆起亭子正街昔日繁华兴盛的景象。

写于2015年12月15日

 注:本文原创(照片来自网络,照片和地图均为本人标注)。转载、复制者必须注明出处及作者名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