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古民居绝处逢生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南宁往事 |
南宁市现存有价值的古民居实在太少,显得零零落落,况且多为名人故居,如明德街的新桂系代表人物黄旭初故居,原河堤路的革命先烈雷经天故居和教育家雷沛鸿故居,扬美镇金马街的民主革命先驱梁烈亚故居,蒲庙镇北觥村的抗法英雄颜崇魁故居,扬美镇临江街的清代举人杜元春故居等等。普通百姓的古民居屈指可数,比较有名的是金丝巷古民居群落,上尧南路的黄家大院,罗文大道罗文村的韦氏祖屋,心圩镇四联村林屋坡的林氏祖屋,原河堤一街的陶公馆,解放路的董达庭商住楼,七星路的林氏故居等等,都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现存的南宁市古民居不过是冰山一角,大量建造精美的民居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变迁与城市建设的大拆大改之中,例如原民权路南段、有行街、共和路中段、豫章里、马王庙巷等连片的明清民居已消失贻尽,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的连片岭南骑楼仅存零星,许多市民常常叹息:南宁旧的东西太少,看不出什么文化底蕴。庆幸的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积淀,一些幸存的古民居陆续得以发现和保护。
潘氏宗@祠和古民居群
那学坡古民居群落 位于距市区45公里的西乡塘区坛洛镇东佳村那学坡,整个民居群最早一栋建于186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民居基本都分上下两层,过去都是一间住8户,上下4户。屋里一层中间是厅堂,是用于家族祭拜和共同活动的区域,左右两边是住房。屋前屋后都装有刻花画图的透气窗,以保证整座屋子的采光。根据辈份,老大在坡的最上面,老二居次,然后是老三、老四左右并列。政府已对这些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http://s5/mw690/002h63abzy73QjuLMLqc4&690
滕氏古宅
以上这些远离市区而频临自生自灭的古民居恰逢重视文物保护的好时机,修缮后可以延续下来。可惜更多的精美建筑早已消失于人类的鲁莽之中。最近看到本地李氏家族后人描写的李家大院,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一座四合院式五进建筑,整座宅院40米宽,百余米长,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是气势幽雅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宅,分前院、中院和后院,每院各有多间厢房、书房和小花园。花园设计别致,石头凿成的大鱼池位于天井,栽有各种果树和奇花异草,花香鸟语,环境幽雅宜人。历代皆武官骑马,文官坐轿,一座官轿停放在走廊边,彰显此为官宦人家。解放以后官轿已不存,但尚留下汗迹斑斑的轿杠见证着过往。可惜,修筑民族大道时,李屋大院拆除了。
一座城市的分量与其文化渊源十分相关,而文化渊源正是由经朝历代一家一族的点点滴滴所构成。因此,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守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南宁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毋庸说何等重要,但做起来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