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邕江边已消失的文化古迹

(2016-06-20 20:03:21)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南宁往事
    邕江平静而安适地流淌不知多少年,她孕育了南宁这座城市,用一滴滴河水哺育着南宁人民的生长,她是南宁的母亲河。1989年以来,在邕江两岸多处采集到一万多年前南宁古人类打制的石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充分说明邕江这一水源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南宁文化的源头。因此,邕江河畔历史上曾聚集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如市民经常提起的水月庵(旧临江街)、孔庙(民生路东)、乌龙寺(民生路西)、天宁寺(解放路)、崇善寺(云亭街)、西竺庵(西平桥头)、白衣庵(壮志路)、粤东会馆(壮志路)、新会书院(解放路)、两湖会馆(解放路)等等,其实还有不少著名建筑、文化古迹已被岁月的烟尘湮灭,并逐渐淡出南宁市民的记忆。
   三元阁  旧址在邕江大桥北岸冬泳亭附近,始建于宋代年间。所谓“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三元阁住有庙祝,庙屋角向河边处挂有一盏大油灯日夜燃烧,凭着庙宇筑于高层石级之上的地势,灯火不但将周边照亮,还可以照到邕江之南,故旧南宁有“三元灯影明南岸”之说。每逢元宵佳节,三元阁处处高挂彩灯,赏灯的市民络绎不绝。
    过去有一个名叫“丹桂香音乐班”,是广东人的班底,他们常在三元阁庙前演奏,每月逢初一、十五日,香客云集,十分热闹。三元阁旁边是注生宫,有一粉饺摊名气很大,老板是大名鼎鼎的“粉角九”,他做的粉饺皮薄馅厚,味道鲜美,生意十分兴隆,每日个把钟头粉饺就销售一空,慕名而来者得早早等候。
    祭江台  旧址在邕江大桥北岸桥头,原来古南宁的安塞门(现民族路口)右侧,以前每遇夏季洪汛期,洪水上涨的时候,就由最高长官,穿上朝服,备好全猪全羊,到此处祭江,求神保佑市民平安。
    据《邕宁县志》记载,此台建筑于清乾隆八年(1743),长六丈九尺,阔六尺,设石柱作栏,距离水面四丈三尺。祭江台上下台阶共130多级。光绪年间,祭江台曾重修一次,祭事有增无减。进入民国,取消祭江活动。1919年夏,邕江河水暴涨,一些迷信守旧的人,以为是取消祭江招来的恶果。那时,正好有一只直径达3尺的大鳖被渔民兜售,一些善男信女,便把大鳖买下,投河放生,作为对水神的祭品,还请尼姑、和尚诵经,但江水依然上涨不断。上世纪80年代建设江北大道时祭江台遗址消失了。
    弘仁寺  旧址位于邕江大桥桥南头的平西村(今广西体育馆附近),那里原有一座七莲庵,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南宁举人肖云举考取进士,官晋礼部尚书,回南宁省亲时在七莲庵的原址改建为弘仁寺。寺殿古朴美观,前有宽阔石墀,设有香炉。寺内有铜钟,高5尺,口径2尺,声音清脆。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初升,江船晚泊,寺僧敲钟,钟声宏亮悦耳,因受河水振波影响,发出的回音拖得很长,钟声余响令人遐思。民间流传有"弘仁晚钟一打二响"之说和"弘仁晚钟应声拖"的诗句,"弘仁晚钟"曾列为南宁旧八景之一。
     弘仁寺平时灯火辉煌,到了元宵节,弘仁寺更是灯笼张悬,明烛高照,火光堂之皇之,将邕江河映照得如同白昼。如此良辰美景,惹得市民纷纷前来赏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曾重修弘仁寺。到民国时弘仁寺改设为江西小学,建邕江大桥后拆毁。
    魁星楼  旧址在青云街北端东侧街口,与民生路的孔庙相对,于是人们说魁星楼是借孔庙的福应运而生。孔庙建于宋代,魁星楼可能明清才有。因为文人雅士时不时来这里吟诗作对,谈古论今,针砭时弊,所以亦称为“聚贤阁”。那时,青云街上可以说是“有鸿儒,无白丁”。1924年,南宁开始筹办图书馆,经费由市民捐献,邕宁县库补助,馆址设在青云街口。初筹建时名为“兴化图书馆”,后更名为“南宁图书馆”。1926年,人们将青云街口的魁星楼拆除,重新建成一座大楼,并在四周增建几栋平房和一座凉亭,这便建成了南宁近代第一座图书馆“南宁图书馆”。图书馆文化气氛浓厚,也颇能为南宁“招贤纳士”,相传文学大家胡适之就是因为它书香文化味够浓重而前来南宁。1934年4月,南宁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可惜1939年11月,南宁第一次沦陷,该馆书籍随即四处疏散,最终无力再办。
    钟鼓楼  原名平楚楼,旧址在今青云街与民族大道交界处,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十年(1513年),南宁卫名威将军令手下铸大铜钟一口,通高1.8米,口径1.2米,重1000公斤。钟体铸有铸造年月、铸造人和捐款人姓名外,左右两侧分别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铜钟顶雕铸两条苍龙环扣,悬挂在平楚楼,故始才称钟鼓楼。钟鼓楼底部呈正方形,边长8米,高9米,为砖木结构。第一层全为青砖砌筑,四角均是砖柱,直径约1.5米,东、南、西、北是四个大拱门,可作十字街通行。门上各有题额,东“宣和”、南“通名”、西“应候”、北“拱辰”。楼上方为三层,全部为木结构,四条大枧木柱,直径约0.5米。楼上一通到顶,三层瓦檐均为青色琉璃瓦,每层瓦面中角的雀尾均雕塑着栩栩如生的飞龙,楼的顶端为葫芦状尖顶。
    钟鼓楼洪亮的暮鼓晨钟曾在邕江边悠悠远扬。 “晨钟”即每天早上敲三阵,每阵三十六响,共鸣一百零八响,送走108种烦恼;“暮鼓”在晚间敲响,与晨钟对应。晨钟惊梦,暮鼓催归。钟声洪亮而悠长,长长的尾音回荡在江边。一般南宁发生了什么大事,也会在白天鸣钟祝贺。钟声带给老南宁人太多的回忆,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一根稻草能挂大铜钟”、“番鬼佬偷宝草”、“钟鼓斗龙王”等传说。
    钟鼓楼在1931年因拓宽马路被拆毁,现仅存原在钟鼓楼里的铜钟,置放于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内,是南宁难得的古代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
    注生宫  旧址在原仁爱路(今民生广场南侧的江北大道附近),是一座明清建筑,后为江西会馆。其面阔进深,拱梁高架,飞檐山墙,其装修、彩画、装饰十分精致。明清时江西帮、安徽帮在南宁经商的势力很大,很早就各自拥有会馆,成为同籍商人聚集议事场所,以至于1907年成立的南宁商务总会首届会长为江西人王春晖。民国3年(1914年) ,王春晖发起筹资建立电灯局,他亲自到香港购买500马力发电机1座,次年又购600马力、30多万烛光的发电机2座,3机同时发电,开创了南宁电业历史的纪元。注生宫解放后改为豫章小学(仁爱小学),上世纪70年代修建邕江大堤时被拆除。
    状元坟  旧址在江北大道大坑口西面的小山丘上。相传清代南宁附近出了个状元,皇帝认为该状元的祖坟一定是葬在出状元贵人的龙脉宝地中,遂派一官员到他家乡考察,却发现状元的祖坟并非风水宝地。状元有些着急,说他曾祖父埋在南宁,葬的是龙脉吉地,邀请朝廷官员到那里考察。状元用银子贿赂风水先生,让风水先生领着那位官员到大坑口西面的小山岭去看坟。经风水先生三寸不烂之舌,把这地方说成是“日受千人拱手,夜看万盏明灯”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指着邕江念念有词:“这里是邕江之滨,每天往邕江上游航行的船舶计以百艘,都划向状元坟方向,就像觐拜拱手一样;在夜间,从状元坟俯视邕江,只见江泊千船,灯火连江,波光水影,美不胜收”。朝廷官员被风水先生糊弄得昏头转向,如实回朝廷禀报皇帝。此后,人们便将这丘坟及小山岭称为状元坟,成为老南宁人熟悉的古地名。
    火烧地与永宁侯  旧址在今邕江宾馆北楼后面,当时人们把那个地方叫火烧地。清朝廷对太平天国起义镇压时,那一带数十间房屋被烧为平地,而且很久都没有重建房屋,故被称为火烧地,后来该地盖了一座土地庙。明崇祯皇帝自缢清兵入关,远在广西的明朝宗支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后仓皇逃来南宁,途经土地庙时已值隆冬夜半,君臣不敢暴露身份,露宿在庙檐下。老庙祝半夜开门小解,见桂王君臣个个瑟缩可怜便拿来一床破旧棉絮盖在他们身上。第二天朱由榔醒来,以为是土地爷显灵救助,就进庙朝拜。后来他特意封此地为永宁侯。20世纪初期这个地方建起了天主教堂。
http://s1/mw690/002h63abgy72DlpCXcY90&690
保留在人民公园镇宁炮台的钟鼓楼大钟

注:1、本文参考文史资料。
      2、本人拥有此文版权,凡转载本文需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链接及作者名称。谢谢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