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2023-10-26 15:50:03)
标签: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白塔

恼包村

杂谈

分类: 游记与路书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呼和浩特的东郊有一座建于辽圣宗时(982-1031年)的砖塔,名为“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这座千年古塔是辽代丰州的遗迹,也是青城的地标。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图:1986年修缮后的白塔)

      记得是在1975年,曾带着学生下乡,到呼市东部郊区学农,就在白塔西北方向一个叫滕家营的村子里,从春种到秋收,待了十个月。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图:老照片,左为锄地归来,右为白塔留念)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图:老照片,左为晨读自习,右为拉水做饭)

      这次到呼市,友人带我们去了“恼包村旅游园区”,在地图上一查,居然就在那个滕家营附近。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图:地图中的位置:1 - 恼包村;2 - 滕家营;3 - 辽代白塔)

      “恼包”是蒙古语“敖包”的音译,意思是石头堆积的小山,是蒙古族举行祭祀的地方。
      恼包村最早是清代康熙年间山西籍垦荒移民到此地定居而形成的村落,因附近有一敖包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蒙晋文化的融合以及耕读传家的风尚使恼包村成为周边有名的文化村。
      但是,因为地势低洼,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过去的恼包村非常贫穷。又因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生产生活难以维持,几乎要成为“空心村”。
      在传统种植业无法让大家脱贫致富的情况下,恼包村村民开拓创新,另辟蹊径,利用位处交通枢纽的优势,引进建设年货物吞吐量达千万吨的仓储物流园区。并进一步形成以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配套科技农业、物流等项目为辅的发展思路。2013年,恼包村开始众筹资金,进行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十年来恼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了全村脱贫,而且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1600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35000元,还都住进了宽敞的新楼房。
      恼包村也不复旧模样,仿佛一夜之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突然从穷乡僻壤的老农村,成为了呼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胜地。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如今,人们进入恼包村,就宛如来到江南水乡,优美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和焕然一新的辽代白塔一样,恼包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呼市地区的网红打卡地。
白塔和恼包村(青城寻故之四)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