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种独特的民居 ——
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和华安,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南靖是漳州市的市辖县,从厦门岛出发,向西偏北方向,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从南靖出口下高速,便在浓雾中一路盘山
路旁、林后、山坳中,开始有土楼现身出来
土楼是用夯土筑成墙体、以木料构建柱梁桁架的楼屋,规模宏大,适应聚族而居,楼体坚固而楼内自成体系,防御性很强。
福建土楼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
南靖土楼游客服务中心
宋元明时期(11—14世纪),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再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侵袭,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逐渐大量出现。
明中叶以后,福建沿海和闽西南山区寇、贼屡发,融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福建土楼建筑形式被广泛采用。福建土楼进入发展阶段。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让更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以土楼建筑为主体的村庄。19世纪晚期,海外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一些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形式与装饰。福建土楼达到了鼎盛阶段。
南靖土楼游客服务中心内部
这个田螺坑土楼群就是建于清中叶的,由四圆一方共5座土楼组成,俗称“四菜一汤”。
要到山坡上的观景台,才可以看到“四菜一汤”的全景
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和昌楼内
“四菜一汤”中央的方形土楼——步云楼,也有2百多年历史了,而其它三栋土楼建造时期则稍晚些
步云楼内
步云楼门后佛龛旁有介绍云:该楼系黄氏第十二世黄启麟于清康熙年间所建,1936年被匪烧毁,1953年于旧址修建
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楼高5层,共有房间270间。楼建成不久,楼内柱子有倾斜,最大倾斜度达15度,故人称“东倒西歪楼”。但700年来,刘氏家族在此繁衍25代,仍有惊无险。现有21户123人还在楼里居住。
南靖县书洋镇下坂村,裕昌楼是这里诸多土楼中最古老的一座
屹立了七百年的古老建筑
裕昌楼为双环结构,内环中有一个观音厅
东倒西歪数百年而无恙
土楼林立的塔下村,有一座“张氏家庙”。庙前广场竖立着19根“永怀父恩”的石旗杆,这是明清以来,张姓人为纪念本村族人做文武官员、做出特殊贡献的海内外游子以及百岁寿星而建立的。
文官的旗杆顶端是笔尾石雕,而武官旗杆顶端的石雕是狮子
张氏家庙大门
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乃简氏家族所建,楼高4层,共136间,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怀远楼,门上楹联:“怀以德敦以上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
双环结构,雕梁画栋,建筑精美
怀远楼内环中的家族学堂“斯是室”,两侧楹联:“斯堂诓为游观极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
斯是室侧门上“助我义师”匾额,是1926年何应钦为答谢简家助其解漳州军阀张毅部队之围困而赠
南靖吸引诸多游人前来,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土楼。该县地处福建省南部,属山区丘陵地带,这里峰谷交错,山河相间,水源丰沛,植被茂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云水谣这个小村镇就是因山灵水碧,宁静超然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拍摄了电影《云水谣》之后,人们更是纷纷“慕景而来”。于是这里索性将其原来的村名“长教”改成了“云水谣”。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