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户营桥北侧的金中都公园
那天看北京建都纪念阙,顺便去了金中都公园。这个公园也在护城河畔,就在滨河公园南边,二者只是一路之隔。
金中都公园坐落在八百多年前金中都城内的部分遗址上,东西宽二百多米,南北长约一千米。靠北侧一座“宣阳桥”,方便了游人跨过西护城河,抵达河东的广安门南街。
桥西不远处又一组建筑,名为“宣阳驿站”,可惜没开门。其南向的门顶悬挂“第二书房”匾额,据说这里开辟了一个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城市阅读空间,定位是“父母学堂”、“儿童书房”,不仅可以看书阅览,还组织专家讲座、父母沙龙和小学生课后托管等。我们来时,仍然是房门紧锁,未能入内一观。
公园的主题当然还是作为金代首都的那段历史。有两组雕塑很是引人瞩目。
这一组雕塑名为“金人游牧”,由一人、一鞍、二马组成。马鞍旁刻有文字说明:“在白山黑水之间,青草依依。健硕的金青年,游牧休息,卸鞍、抚马之情,跃然眼前。表现出女真族人渔猎、游牧的民族特点。”
另一组是“金人营城建都”雕塑群。雕塑主景为金左丞相张浩与工匠研究营造法式。
石柱上有铭文说明云:“公元1153年(金贞元元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都城从女真故地——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往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仿照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制式营建金中都,役使民夫八十万,兵士四十万,揭开了金中都作为北京建都之始的新篇章。雕塑主体由金代宫殿建筑一角演变而来,台基、柱础造型和榫卯框架结构借鉴金代传统建筑特点,其间金中都地图跃然于清地图之上。主景为左丞相张浩与工匠研究营造法式,以及测量建造的劳动人物,真实再现了中都营建的历史场景。”
这里有一个“建都之始”展览馆,我们来得不巧,馆门不开。
展览馆旁的长廊是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也有一个建都纪念阙,旁边的壁上镶嵌了三尊仿出土文物雕塑。
从1153年金建中都,到1215年金被蒙古族人打败,中都沦陷,金中都城仅存在62年,但它却开启了北京建都的新纪元,并为日后北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金中都之后,历经元朝的大都、明朝清朝的北京城、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已经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享誉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