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禧万寿宫见闻
(2017-12-05 11:40:42)
标签:
书法家赵孟经文反八天元延祐六年道教上清派句容的茅山景区 |
分类: 生活 |
登临汉唐风格的高大三重檐主殿“崇禧殿”,一层高悬“道教名山”牌匾,左右牌匾字迹不容易认,右面是“道崇济嘲?”,左面更认不识,“王道酬勤?”。小门上牌匾分别为“通玄”,“关妙”。大殿里面有道士值守,中间是精致的汉白玉坛基,放着九把太师椅。牌匾书写“妙一统元”。佛龛里有神像。祭坛上钟磬齐全。四周墙壁,安置用篆书书写的“反八天”经文,很像中山陵寝宫的“建国大纲”。
《反八天》
幢旛寳蓋下瑶階,童子傳言地獄開。
若要孤魂生仙界,宣上靈書中篇來。
東方八天
亶婁阿薈。無惒觀音。
須延明首。法攬菩曇。
稼那阿奕。忽訶流吟。
華都曲麗。鮮菩育臻。
答落大梵。散煙慶雲。
飛灑玉都。明魔上門。
無行上首。回蹠流玄。
阿陀龍羅。四象籲員。
南方八天
南閻洞浮。玉眸詵詵。
梵形落空。九靈推前。
澤落菩臺。綠羅大千。
眇莽九丑。韶謠緣邅。
雲上九都。飛生自騫。
那育鬱馥。摩羅法輪。
霐持無鏡。攬姿運容。
馥朗廓奕。神纓自宮。
西方八天
刀利禪猷。婆泥咎通。
宛藪滌色。太眇之堂。
流羅梵明。景蔚蕭嵎。
易邈無寂。宛首少都。
阿鑒鬱竺。華莫延由。
九開自辯。阿那品首。
無量扶蓋。浮羅合神。
玉誕長桑。柏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無自首。九日導乾。
坤母東覆。形攝上玄。
陀羅育邈。眇气合雲。
飛天大丑。總監上天。
沙陀劫量。龍漢瑛鮮。
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惡奕無品。洞妙自真。
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茅山崇禧万寿宫记碑》,碑料为青石,碑身长六尺,宽四尺,加上碑顶蟠龙篆额和底座龟趺,足有一丈多高。碑上方的篆额为“敕赐三茅山崇禧万寿宫之记”12个字,字径四寸。碑文共1098字,字径一寸,字体为行书。碑文题为“建康路三茅山崇禧万寿宫记”。文中记载说,此碑系王去疾为文,赵孟书并篆额,郑梓材镌字。碑文主要记述华阳洞天自三茅君以神道设教,陶真人立馆,及至崇禧万寿宫在唐、宋、元几个历史朝代中的沿革情况。
崇禧万寿宫,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时,唐太宗于此为茅山道士王法主(王远知)建“太平观”,宋初赐名“崇禧观”。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应茅山道士吴全节所请,元仁宗敕赐“崇禧万寿宫”。
根据碑文推算,此碑系赵孟頫暮年作品,他时已67岁。碑建成后第二年——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夏,赵孟頫即去世。此碑通篇观来,可谓是将楷、行、草三体书相掺,糅合于一的精心之作。虽字字独立,却又以笔断意连的笔势相贯穿,楷中有行书体态,行中有草书笔意。章法布局上,字距松而行距略紧。通过字与字之间体态的大小、收放、欹正变化,建立对比而又相互依存、各呈姿态又相互牵掣的气势上的联系,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作者用笔沉实而富有弹力,落笔、行笔、收笔,笔笔分明,使转婉畅。结体俊美灵秀,匀称优雅,有二王的韵致,又有李邕的体态。此碑妙在有法而不拘法,自成一家法。笔法与结体已极其娴熟,字里行间透露出风韵绰约的美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百看不厌。
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碑文中一些重复字,如“茅”、“万”、“崇”、“君”、“宫”等,相比较,几乎完全一样,这在书法艺术上却是一忌。
赵孟頫的书法,从总体上说是师法二王,并形成自己“温润娴雅”、“妍媚纤柔”的特点。而他晚年的此作,已融入李邕的笔意,写得铁画银钩,流动飞舞,展示了一种清健洒落的特殊韵味。因此,此碑不仅是研究茅山道观历史沿革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赵孟頫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