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园”地处滨江大台阶东北方向,是个古建筑博物馆。
据介绍,这座明、清时代徽派老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从江西清代老宅-何相府“搬家”(当年江西婺源还属于徽州府)来到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的。又据介绍,清嘉庆年间,明崇祯年间大学士何如宠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宅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取名“和园”,是用‘何’的谐音,又有“和谐”之意。“和园”作为公园内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文化的场所,具有特别的意义。
何如宠,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祖籍婺源大鄣山菊径村。出生于贫苦农家,幼年在其岳父许静斋(明代太学任鸿胪寺序班,万历年间诰封奉直大夫。今枞阳县官埠桥镇春风村八甲嘴村人)读私塾十年。时私塾校舍在青山石屋寺侧建的姚康伯门下,与阮大铖、钱如京等(均系同县人,后均为尚书官)同窗。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时某中书得皇帝宠幸,大权在握,如宠和左庶子赵师圣皆当迁官,不少人都劝他俩去拜望中书,而遭拒绝。
何宰相故里位于徽州府婺源县菊径村(今属江西),该村始建于宋代初期,由南唐国师、中国著名的风水大师、婺源何氏一世祖何溥亲自规划设计,该村现在被誉为:中国最圆的乡村、中国八卦村,村中有文物多处,宋代何氏祠堂,祠堂内有大明崇祯皇帝于崇祯元年御笔亲赐的皇匾“黄阁调元”之牌匾,意思为“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之意”,还有多处名胜古迹。
据介绍,大学士何如宠,是安徽桐城人,祖藉婺源,因他辅政有功,崇祯皇帝特赐府邸于金陵(今南京),因此何如宠和南京有很深的渊源,晚年就在南京度过,一直到他去世,这栋房子即南京长乐路《秦大士故居》。他老家后人为纪念何如宠,在老家又为他兴建了《何相府》这个宅子。这座何相府老宅总占地十八亩,内院九亩,由一主宅和两座花园组成,其主宅为典型的徽派建筑,三进两院落。
把整个宅子异地搬迁并复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说,工程建设人员先在原址上经测量手绘,小心翼翼地拆除、包装。听说100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主体徽派建筑,包括脚下的石板、庭院里的石雕,其中不少是文物级的。把所有砖瓦、木构件标识清楚,然后小心翼翼地拆除,分门别类包装,变成12万建筑构件。从江西运到了南京,由300多人,花费了3个月时间,破损明显,还请能工巧匠修旧如旧。一件件仔细拼装构架,到现在才接近尾声。
虽然宅院尚未全面揭开神秘面纱,但周围景观,如牌坊群、马头墙、青砖小瓦、雕花窗棂、门罩飞檐……一份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徽派建筑已呈现在人们眼前。自然要先睹为快,眼前的一切让我们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古代。据介绍,青奥会后,和园将向市民开放,大家可以来此喝茶、看戏。初定的曲种为昆曲,但未来也可能演出黄梅戏、京剧等。为了充分利用双戏台,很可能会采用特殊的表现形式,打造一戏双演的效果。同时,一间间厢房,也将被利用起来做茶社和休闲简餐吧等。

崇祯帝即位,二魏受到惩处,朝廷起用如宠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礼部尚书。他上任后,勤于朝政,一丝不苟。大学士
刘鸿训因守关兵士缺饷,请发储金30万两,因此触怒
崇祯皇帝,欲杀之。为营救鸿训,如宠甘当风险,左右斡旋,终使
崇祯宽容,改死罪为流放。
明例,凡是封藩皇族的婚娶和爵位名称,都要朝廷批示,官吏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有的已经老死还没有得到名称,有的白发未婚。如宠向朝廷力谏其弊,革除旧例,使皇族中得到命名婚娶者600多人。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清军逼近北京,京都戒严。城中有一些人自请用私财募兵帮助守城,朝中大员认为是忠勇豪壮的行为。如宠独认为不可,说此举如果被坏人利用,将要引起内讧。皇帝召见,如宠仍坚持原意。
崇祯帝派员侦探,得知募兵守城者果然心怀叵测,如宠由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十二月,皇帝命他和
周延儒、钱象坤等以本官兼
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自明与满洲人交战以来,满洲人第一次直接攻击帝国的心脏、皇帝本人。这样的结果让
崇祯如梦方醒,与
袁崇焕的豪言壮语形成的这种巨大反差让崇祯想死的心都有了。
崇祯对
袁崇焕的看法于是急转直下,不仅仅是失望,还有受了欺骗和愚弄后的羞辱与痛恨。一个爱面子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臣下对自己的欺骗与愚弄,如果他能容忍,他就不是
崇祯帝。当这一切事情被
崇祯认定之时,
袁崇焕正在走向监狱的路上。
崇祯想起了所有的事情,所有关于
袁崇焕的事情。从平台召对后,
袁崇焕回到
宁远直到被拿下,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杀了
毛文龙,未收一寸之土,未斩一颗敌人首级。
崇祯忽然想起,当
袁崇焕杀掉
毛文龙后却又为
皮岛将士请军饷,而他杀掉毛文龙的罪名居然是糜饷。这如何说得过去?
这时朝廷议论纷纷,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
袁崇焕有罪。这种认为无疑给
崇祯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就是他重用的这个有罪的人,也是他,曾不遗余力地满足这个有罪之人的所有要求。
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必须要处死
袁崇焕,并要株连全族。如宠尽力为之解脱,免死的有300多人。如宠为官清廉,深得在朝官员信赖,官至少保、
户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越四年与大学士周廷于同为会试总裁,主管历届科举会试。后乃辞归里。时隔不久,皇上因痛失忠良,加之众臣奏荐皇上悔之,仍五次召就何如宠再入相。何因年老称病不就,皇上因其前功赫赫恕之。
崇祯六年,首辅
周延儒被
温体仁疏告罢相,帝召如宠接替。如宠素知
温体仁的阴险狡诈,料不相容,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辞,始得皇帝批准。
当时
张献忠、李自成军势浩大,如宠上疏:安庆是军事要地,必须有大员坐镇。从此安庆设巡抚。



走进和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凤楼。五凤楼的屋顶上有3个藻井,其内雕刻着凤凰和蝙蝠,雕工精细,凤凰的头全部朝外,而蝙蝠的头全部向里。
据了解,藻井常见于宫殿、坛庙建筑中,是一种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等,相当于现代家庭装潢的吊顶。最大的藻井是北京故宫的蟠龙藻井。
相关人士称,古代的房屋都是木制结构,特别怕火,所以在天花板上做藻井,寓意天上有口井,能防火。

从五凤楼再往里走,就能看到古戏台了。和园里有两个古戏台,前后相对。
相关人士介绍,仔细看能发现,这双面古戏台前后并不对称,一面的古戏台有6个翘角,另一面是4个翘角,上面雕刻的内容也不同,一边是《郭子仪拜寿》,一边是《皇恩浩荡》。人物、场景雕刻得惟妙惟肖,连起来看就像看连环画。
古戏台上的冬瓜梁雕刻得也是非常精致。上面雕有“鱼化龙”,即鲤鱼跳龙门,寓意平步青云。梁上还雕有狮子,有威风、生财之意。这样一个双面古戏台,最大的特点是能一戏双演,观众可以两边看。





何如宠还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有趣传说和轶事,搜集辑录十例:
一、梦龙抱柱。何如宠幼时家贫为丐,其岳父许静斋大夫,常梦见门前有小龙盘绕于大柱上,命家丁守之。一日大早何如宠被犬吠,急上门柱上盘坐。许大夫听家丁禀告,召何如宠入室圆了梦,并请来何如宠父母商议,以长女许何如宠婚,并入赘读书至功成名就。

二、遵命不移。何如宠得志后,婚时,岳父认为长女容貌欠俊,欲以次女易嫁,何如宠却不违诺言,与原配成婚。
三、误鱼赔罪。有一年朝廷会宾客,客人再三请夫人谈鲥鱼,何夫人说:“我在家吃鲥鱼是常常的。”宾客奇之,圣上吃鲥鱼都很少,夫人却常吃,不是胜过皇上口福?何如宠怕皇上得知降罪,有意携带枞阳产的白鲢子鱼进京,奏曰:此乃桐城鲢子鱼,酷似鲥鱼,以此证实夫人误认误言。故至今枞阳地方仍流传着“何夫人吃鲥鱼常常的”民谣。
四、菩萨垫脚。山溪雨后上涨,赤脚涉水过溪上学的何如宠顿生妙计,将岸上土地神庙的石公公、石婆婆两尊土地菩萨石像,搬来水中垫脚,因石像未置稳,闪了右脚致成跛疾。
五、松练拴神。何如宠跛足后,忌恨土地神,将松针结成练,把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拴着。何如宠父母和其岳父母均在同一夜梦见两神跪地求为解练。醒后四老一合计,去庙中一看,果真二神被松针练拴住。何如宠被逼问,乃遵命解练,是夜二神又分别去向四老道谢。
六、连夜毁基。方(许方可以同姓)族出了方夫人,大建祖堂宗庙。何如宠得知已建了五进,还准备再增建四进、恐惹欺君大罪。因皇宫是九进、九龙厅,民间岂可与之比胜,于是连夜跑马至现场(今枞阳县官埠桥镇祖庄村方家祖庄,与住居的岳家相距七华里),亲自督促连夜毁除加建的四进屋基地。近年多次去实地参观,四进遗基脚犹存,基上已长出斗粗大松树。方家祖庄前五进,文革中拆除三进,现仅存一进和一进门院。八甲嘴许静斋大夫招何如宠入赘的相府,剩下的遗址和大院很箫条了。
七、开沟设渡。何如宠入相后,为光宗耀祖,有意与桐城县令深谈,青山上何的祖茔“飞鹅地”山下阻隔,飞鹅无法游水,有涸死之虞。桐城县令于是将“飞鹅地”山下的湖、河、圩、涧疏通约十三公里,河名“神灵赛河”。着陆地用人工新开出,一条长三公里新开大沟,直入长江。沟名就叫“新开沟”。在沟口设立渡船码头,置四条“红船”摆义渡到江南桐城辖地,设水码头,以自己官职命名“乌纱浃”,今乌沙境地。
八、知错巧改。何如宠入赘岳家,谈书时,岳父常见有两只红灯送如宠傍晚回家。忽一夜只见一灯,翌日追问如宠,有无做错事,何如宠说:前日为某人写了“休妻”书。岳父说此乃缺德也,即令追回休妻书。何如宠假称休妻书上字写错了,某将休妻书递上时,何如宠立即撕碎,使其妻未休成,又恢复两灯护送。
九、微服拜岳。何如宠人相后,还是微服拜岳老新年,其内兄嫂不悦问,何不朝服拜年?何如宠再三解释,朝服是拜圣上的。内兄嫂不依,翌年何如宠朝服拜岳老新年时,岳父昏倒,朝府摇荡,全家人晃。无奈何如宠仍是微服拜年。
十、受礼惠民。何如宠赘婚时,许静斋大夫以“羹脍赛河”赠为赔嫁礼。何如宠不设管河人,让利百姓,随意业渔。因而羹脍赛河周围百姓有了衣食,皆受何如宠施舍之恩。故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何如宠不宠鱼”、“何宰相不受财,河里鱼,让人抬”的民谣。

和园的西侧有一个门窗园,值得一看。这里有18扇古石雕门。穿越这一扇扇门,仿佛穿越历史一般。
逛门窗园还没过瘾,那就再到江边逛一逛滨江石雕园,这里的展品有3000多件,大多是明清时候的,有石塔、石亭、圣旨碑、花板、石狮子、花缸等等,其中以圣旨碑最多。圣旨碑就相当于现在上级部门下发的表彰信,刻着表彰的内容。
在这些石雕中,有一座石塔,周身斑驳,不是特别显眼。相关人士介绍,可别小看这座石塔,它的岁数不小了,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在和园门口,有一块石雕牌非常显眼,牌上写着:府正堂峻示:石板大路禁止铁头打杵车行如违拿究。“这相当于古代的禁车牌。”相关人士介绍,这是禁止重型车通行,如果违反了会被处罚。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石雕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