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画家钱培琛(二)

(2014-08-30 17:09:55)
标签:

钱培琛

抽象表现主义

赝品产生有规律

闸北文化中心

麻布综合材料创作

分类: 油画

    1981年,刚到美国时,钱培琛曾在陈源初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显露才华,他的作品热情奔放,色彩斑斓。钱培琛怀才不遇,经历颇似梵高。

    钱培琛模仿最先锋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绘出的赝品,是如何愚弄鉴定家和客户的,至今依然是个谜。

油画家钱培琛(二)
    突破传统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用麻布综合材料创作的系列作品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通过撕裂、缝缀、剪贴、皱折、扭曲,再伴随着颜料色彩一起大胆地碰撞出一系列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表达出对生命的饱含沧桑,却又不失美感。这也是钱培琛对于自己艺术人生的体悟,也是他对于自己的表达。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油画家钱培琛(二)
    抽象表现主义对于美国人是个什么概念?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前,美国这个既缺历史也缺美术史的国家,一直唯欧洲马首是瞻,对20世纪前半段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风潮亦步亦趋。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在艺术的疆域里初试啼声。它是产生于美国本土的艺术,而且是精英艺术,其地位就像中国书画传统里的文人画,要求观众关注的不仅是画作,更是画面背后更为盛大、丰腴、晦涩和崇高的主体精神。

    拿罗斯科的画来说,它是“思想的具体图像”。可以说,迄今为止,抽象表现主义仍是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艺术,像波洛克、罗斯科、纽曼这样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几十年来一直是藏家竞逐的热点,其作品价位居高难下,欧洲画家只有毕加索可与媲美。

    抽象表现主义的另一特点,便是风格单一。波洛克发明了“滴画”,一种结合了身体、头脑与心灵的自由的美学运动。这些画往往尺幅巨大,波洛克拿着颜料刷子在画布上甩洒泼溅,有些像孩子的兴之所至一阵乱涂。“滴画”这种破坏性的技术在美术史上有着深刻的含义。波洛克通过摧毁艺术而复兴了艺术,他把生命融入了绘画当中,认为“绘画就是人存在、活着的一种状态”。但作为抽象画的滴画,每一幅都十分相似,当波洛克画了一百多幅滴画之后,便开始厌恶这种自我重复,甚至绝望地感到走投无路了。

    罗斯科也是同样的情况。罗斯科的标准件是他那重叠放置的矩形色块。这些高度抽象的色块让罗斯科在1960年代的艺术圈里声名鹊起,而他重复画同样的色块一画就是二十多年。纽曼也创造了一种极致简单的抽象画,这种画被人戏称为“拉链”,即在一张用颜色平涂的画面上,画出一两条闪电一样的条子。虽然也会有所变化,比如条子有时弯一些,有时粗壮一些,有时画一条,有时画两条,但总的来说,纽曼画同种结构的“条子图”也一画就是三十年。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结局都很惨烈,在生命的后期,他们开始深刻地怀疑自己的艺术。一方面是飙升的市场和隆重的名望,一方面是创造力在自我复制里逐日枯竭。波洛克彻底放弃了绘画,罗斯科每次展览前都紧张得呕吐,纽曼则成了个好勇斗狠的家伙。艺术的动人之处无非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技巧,一是思想。抽象表现主义用极致单纯原始的构图,将人们引向绘画本身可携带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而无论批评家把这些作品说得多么玄奥,抽象表现主义在技巧方面是十分粗朴的。波洛克曾经在一次崩溃时指着满画室的滴画哭着说:“你想,假如我知道怎么好好地画一只手,我会去画这种废物吗?”

    精明的造假者

    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了美国摆脱传统、摆脱欧洲、追求自由开放的独立精神。但另一方面,对于训练有素的画家来说,抽象表现主义又是最容易模仿的。虽然人们出于对“精神价值”的敬畏,很少去批评抽象表现主义技术的简陋,但大师们做的不过也就是不断地“拉条子”、泼颜料、染色块——随便一位美院的研究生都可以做。

    对钱培琛来说,模仿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是个精明的选择。首先他自己并不是个线条专家。钱培琛原本是位数学教师,后来成为狂热的艺术家。夏葆元说“他的视网膜天生只反映色彩,素描并非他的专究”。可巧,抽象表现主义艺术里线条几乎是缺席的。波洛克不用线条,他连一只手都画不好。罗斯科不可否认是个色彩大师,他的颜色都靠涂的。而纽曼的拉链,如果一定要算成线条的话,也是线条最天然的形式。倘若钱培琛恰好没有线条的功力,而对颜色造诣颇深,加之他在旅美初期曾经师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特克,仿造抽象表现主义正是得心应手。

    此外,钱培琛并不模仿已经有的原作,而是用相同的风格重新创作,也是一招妙棋。波洛克的滴画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他在作画时随兴所至,这里甩一滩,那里滴一点,根本就没有规律可循。加之画面层层累积十分繁复,你只可能画得像他,不可能画得跟他一模一样。而罗斯科、纽曼等人的作品,显然也有很大的随心所欲的成分,要精确地模仿,还不如重画一张来得容易。至于画作表达的精神内涵,那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们关心的事。当然,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市场看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钱培琛每复制一张画只能得到6000美元的报酬。但是这些伪作经过格拉菲拉罗萨莱斯出售或委托给纽约曼哈顿精英经销商诺德勒画廊以及该画廊的前雇员朱利安威斯曼,并通过他们再售卖给其资深藏家和老客户的时候,画价便飙升到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罗萨莱斯谎称这批画作来自一位拒绝透露身份的“藏二代”,天长日久,人们便将这位家底殷厚、深不可测的藏家称之为“圣诞老人”或者“X先生”。

    钱培琛是上世纪90年代在纽约街头画画时被罗萨莱斯的男友约瑟迪阿斯相中的。机缘巧合,让这三个人共同设下了一个巧妙的骗局,购买钱培琛仿画的买家无不坚信其所买的正是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不世出的杰作。皇后区伍德黑文第95街的街坊经常看到一个男人开着豪华轿车来给钱培琛送钱,并惊奇地发现钱培琛经常将自己的画作拿到太阳底下暴晒。他不知道这是给假画做旧的寻常方法,也不知道钱培琛一直在用一种牺牲尊严的方式辛苦谋生。谁知道呢,也许钱培琛是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人作嫁,也许他也是这桩假画案里不露面的共谋者。

    无论怎样,他的仿作打动了眼界极高的美术馆和收藏家。正如迪本科恩基金会的执行主任理查德格兰特所说:“不管是谁干出了这件事情,都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钱培琛早年的画作受欧洲印象画派的影响,色彩浓郁热烈,富有幻想气息。后来受到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生伯格的启发,开始用麻布等材料拼贴作画。麻布纹路清晰而有凹凸,黏在画布上之后具有粗糙野性的视觉体验。配以深蓝、猩红等颜色则冲击更为强烈。沈万天教授曾经评价钱培琛的综合材料绘画:“培琛君以特殊的非绘画材料达到意外的效果。麻袋已非麻袋,而是画家运用自如的魔杖。材料为我所用,效果为我所控。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意念。只有此材料才能达到如此巧夺天工之美。”

他还有一些纸上拼贴的肖像画,明显是受了美国涂鸦艺术家巴斯奎特的影响。形状拙里见巧,用色十分奇突。还有一批2005年左右创作的纸上拼贴人体作品,早已取消了线条,以块面作为表现,有塞尚和立体主义的遗风。

与此同时,钱培琛的绘画里反复出现马、鱼、仕女、苏州河等主题,代表着他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另类理解。古雅的、文学化的题材,比如“宫女”、“拈花”、“秋凉”、“大唐遗韵”……配以极其当代的媒介和手段进行表达,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错位,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和不可解的神秘感。陈丹青2006年为钱培琛画展写的序言里称他:“由‘景’的抒情性描绘转向‘图式’的游戏,画面主题成为符号的设置,力求单纯”,并且“有节制地调理部分原始艺术的装饰性及行为艺术的随机性,使刻意安排与偶然效果同时奏效,寻求一种不再是绘画的绘画效果”。的确,钱培琛用综合材料“制作”的绘画,已经超越了“绘画”的界限和“美”的界限,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杜尚“现成品”艺术观念的奇异嫁接和巧妙发展。钱培琛是一位思路活泛、融汇了东西方艺术语言的艺术家。他同时接受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染,并在东西方的艺术场域和语境里游刃有余,腾挪自如。他曾说:“在外国的学习让我在绘画上形成了一种自由开放的观念,也就是说,任何东西、任何方式都可以用来绘画。我们不必拘泥于内容和形成,因为我们不是这些东西的附录,而是我们在驾驭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我通过它们找到了表达真实感情的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