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械敏感性门控离子通道

(2014-03-03 14:06:54)
标签:

机械敏感性

门控离子通道

阴离子选择性

β-barrel结构

文化

分类: 分子生物学专业

    当活细胞和有机体受到环境中的机械刺激时,机械信号随即转化成生物信号,使细胞作出反应,此过程称为机械转导,这是从细菌到人类所有活的有机体共有的特征。生物体对机械刺激产生反应和适应的能力在许多生理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如听觉和平衡的产生、体液平衡和血压、多精授精的防止、细胞体积和形状调控、细胞移动、组织生长和形态发生等。

    机械刺激包括高频震动、渗透压的变化、静水压和液体的剪切力等。机械信号的转导有多种途经,每种途径都能筛选出相关的刺激和过滤掉无关的刺激。

    在机械信号转导过程中,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channel,MS通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脊椎动物内耳毛细胞是非常灵敏的机械感受器,将机械能(声波)转换成电化学信号。正向偏转静纤毛束,能快速开启纤毛尖端的离子通道。这些通道直接受通道蛋白机械力的门控,称为机械门控类离子通道。在其它系统中已鉴定多种机械门控通道,但,毛细胞转导通道的分子机制还不很了解。困难在于内耳通道蛋白相当稀少。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阴离子选择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并指出了一种β-barrel结构对这种通道离子选择性的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杨茂君研究员,以及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员。其中杨茂君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曾师从王琳芳院士,饶子和院士。他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于2003年在世界上第一个解析了SARS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晶体结构,并且发现一种经过修饰的底物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一蛋白酶的活性,为设计抗SARS的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膜离子通道(ion channels of biomembrane)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称为门控,根据门控机制的不同,离子通道被分为三大类:电压门控性,又称电压依赖性或电压敏感性离子通道;配体门控性,又称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机械门控性,又称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其中机械门控性,即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MS)是指一类感受细胞膜表面应力变化,实现胞外机械信号向胞内转导的通道,根据通透性分为离子选择性和非离子选择性通道,根据功能作用分为张力激活型和张力失活型离子通道。这类通道广泛存在于所有原核和真核细胞中,是地球上最古老以及最广泛存在的生物膜上的孔洞。当细胞感受到机械刺激时,这类离子通道可以打开,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被动地顺着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
     研究证明,细菌Ms通道,比如典型的大肠杆菌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低渗情况下能释放渗透剂,然而科学家们对于其离子选择机制,却不是十分清楚。

     据报道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克隆并检测了60多个物种的MscS的离子选择性,最终成功鉴定到了一个具有强阴离子选择性的通道蛋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离子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

    大量电生理学实验证明,该离子通道之所以具有阴离子选择性主要是因为位于该通道胞内区底部的β桶结构域可以选择性的透过水合阴离子(图A)。
     长久以来,基于对细菌MscS的研究,人们一直认为离子进入这类通道是通过位于其胞内区侧面的7个孔洞。然而,杨茂君研究组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发现,相比7个孔洞而言,位于该通道胞内区底部的β桶结构域很可能是更主要的离子入口。

    令人惊奇的是,体内和体外的电生理实验表明,将该通道和大肠杆菌MscS的β桶结构域互换之后,两个通道的离子选择性竟然也随之互换,这充分验证了他们之前的推测。通过进一步的突变体实验,杨茂君研究组成功找到了该结构域介导离子选择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而提出了该通道的阴离子选择机制模型(图B)。

     多年以来,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机制一直是生物学的研究热点。Roderick MacKinnon更是因为在钾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相比之下,阴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机制则一直存在争议。
    这项研究为理解阴离子如何被通道蛋白所选择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同时也为研究这类最古老的通道蛋白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A, MscS七聚体蛋白质结构。

图B, MscS选择阴离子的可能机制。其中绿色为水合状态的氯离子,粉色为水合状态钾离子

机械敏感性门控离子通道

    体内存在不少能感受机械性刺激并引致细胞功能改变的细胞。如内耳毛细胞顶部的听毛在受到切和力的作用产生弯曲时,毛细胞会出现暂短的感受器电位,这也是一种跨膜信号转换,即外来机械性信号通过某种结构内的过程,引起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据精细观察,从听毛受力而致听毛根部所在膜的变形,到该处膜出现跨膜离子移动之间,只有极短的潜伏期,因而推测可能是膜的局部变形或牵引,直接激活了附近膜中的机械门控通道。
    听觉的产生是由于毛细胞顶部膜中有机械门控通道的存在,听毛受力引起该处膜的轻微变形,就足以改变这种通道蛋白质的功能状态,引起跨膜离子移动和相应的电位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