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s Pauling出生于1901年(1901.2.28—1994.8.19),192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欧洲跟随索末菲、玻恩、海森伯等物理大师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与当时物理学界顶尖人物玻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1927年回美国之后,从事化学键的本质的研究,这项工作使他单独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早在1931年他就因这项研究工作,获得首届化学朗缪尔奖,同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1933年他成为美国科学院建院(1866年)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他又是一位洞察力极强的政治活动家,他同情弱小国家和贫民的遭遇,对美国国会的军备竞赛深恶痛绝,他曾同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薛定谔、罗素等杰出科学家一道,发表制止核试验的宣言,并组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为此,美国有关当局曾扣留他的护照,冻结他的科研基金,剥夺他的科研权利。
学术界中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维生素C的理论研究冷嘲热讽,但是,事实证明,他为世界和平和民族平等奔走呼号是正确的,因此,1962年他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鲍林的生活历程悠长、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波折,在20世纪的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诸多的科学成就包括:首次描述了化学键的本质;发现了蛋白质的结构;揭示了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参与了研究DNA结构这一本世纪最著名的科学竞争;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了军工科研项目,并因此获得了美国总统功勋奖章;他推进了X射线结晶学、电子衍射学、量子力学、生物化学、分子精神病学、核物理学、麻醉学、免疫学以及营养学等学科的发展。
他共撰写了五百多篇论文和十一本专着。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次是化学奖(1954),另一次是和平奖(1962)(鲍林至今仍是唯一一位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鲍林从年轻时开始即被公认为一个科学奇才——他32岁时即被选进美国国家科学院,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院士;36岁时,即受命领导该院化学部——并持续不断地作出各种创造性贡献达30年之久。鲍林在他的奠基性专着和魅力无穷的讲课中,提出了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分子结构的理论,从而改写了20世纪的化学。分子结构理论成为鲍林学说中的一个主旋律,他用这个统一的理论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并把不同学科的成果联结在一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勇敢地冲破不同学科之间的藩篱,创立了崭新的研究领域:化学物理,分子矫正医学以及影响深远的分子生物学。
当时鲍林特别感兴趣的课题是碳原子的三维成键理论,这也是蛋白质精细结构的关键所在。
他实际上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自质的分子结构,本世纪4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氨基酸和多肽链,发现多肽链分子内可能形成两种螺旋体,一种是a
-螺旋体,一种是g
-螺旋体。经过研究他进而指出:一个螺旋是依靠氢键连接而保持其形状的,也就是长的肽键螺旋缠绕,是因为在氨基酸长链中,某些氢原子形成氢键的结果。作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a
-螺旋体,已在晶体衍射图上得到证实,这一发现为蛋白质空间构像打下了理论基础。
鲍林在生物大分子领域最初的工作是对血红蛋白结构的确定,并且通过实验首先证实,在得氧和失氧状态下,血红蛋白的结构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精确测定蛋白质结构,鲍林首先想到他早期从事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试的方法,他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蛋白质结构测定中来,并且推导了经衍射图谱计算蛋白质中重原子坐标的公式。至今通过蛋白质结晶,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仍然是测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方法,人类已知结构的绝大部分蛋白质都是经由这种方法测定获得的。结合血红蛋白的晶体衍射图谱,鲍林提出蛋白质中的肽链在空间中是呈螺旋形排列的,这就是最早的α
螺旋结构模型,有科学史学者认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受到了鲍林的影响,而鲍林之所以没有提出双螺旋,是因为他在1950年代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影响,错过了一次在英国举行的学术会议,没有能够看到一副重要的DNA晶体衍射图谱。1951年鲍林结合他在血红蛋白进行的实验研究,以及对肽链和肽平面化学结构的理论研究,提出了α螺旋和β折叠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构建单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20世纪生物化学若干基本理论之一,影响深远。此外,鲍林还提出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抗原与抗体结构互补性原理以及DNA复制过程中的互补性原理,这些理论在20世纪的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54年以后,鲍林开始转向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有关麻醉和精神病的分子学基础。他认为,对精神病分子学基础的了解,有助于对精神病的治疗,从而为精神病患者带来福音。鲍林是第一个提出“分子病”概念的人,他通过研究发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就是一种分子病,包括了由突变基因决定的血红蛋白分子的变态。即在血红蛋白的众多氨基酸分子中,如果将其中的一个谷氨酸分子用缬氨酸替换,就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变形,造成镰刀形贫血病。鲍林通过研究,得出了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分子病的结论。他还研究了分子医学,写了《矫形分子的精神病学》的论文,指出:分子医学的研究,对解开记忆和意识之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