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澜的诗作(部分)

(2012-03-15 08:47:31)
标签:

张澜

辛亥

四川

川汉铁路

赵尔丰

蒲殿俊

文化

分类: 生活

张澜诗选

潼关书到问亲安,有子出征已二年。

贫困可怜遗一老,犹须日交杂税捐。

裁锦绣罗丽绝伦,纷纷装束斗时新。

可怜北道贫家女,尚有经冬无裤人。

 有文章报道,这首诗,是一不认识的少妇,要求题诗时,张澜所作。

 

 《梦南溪山庄竹盛长》

南溪先生抗脏身,一梦蓉城过五春。

石室渐远文化郡,祠堂空拜武乡神。

旧山自种多新竹,此夕情亲似故人。

更有梅花廿竹在,归来同结岁寒邻。

 

 

眼前百事尽悲观,薄酒孤斟强自宽。

忽念张方华北寇,又令通夜寝难安。

 

民主新政帝制多,当年尽力国人同。

为何党治成私利,不见选贤天下公。

诏书哀痛对明称,自古得民在得心。

纵使国中呼万岁,安知寒雨怨咨深。

 

 

游子音书断羽鳞,重瀛一旦作归人。

老亲乍睹惟双泪,异国远离已十春。

消息误传忧物化,瞻衣如昔见天真。

时艰正是需才切,爱汝应知善立身。

 

昭剑南趋千里途,         

白泥食尽树皮无。         

知君永久留心影,         

百幅东川饿殍图。

这首诗记1936年四川的一次大早灾

 

《田家乐》

    有田不如归,谢彼绶带婴。
    择地远湾泽,小舍斲木成。
    诛茅莫损花,屋脊令树平。
    宵晨风日佳,眷属玉冰清。
    忘世此爰居,计画漫纠萦。
    眇巧妇工织,主伯劳并耕。
    寻常足布谷,适意而靡争。
    负戴胜绂佩,教子规逃名。
    搏黍岂徒饱,农毕方授经。
    潜夫不自异,卑居饶远情。
    邻里白头翁,提壶时共倾。
    醉倒挂南窗,唤起参已横。
    清流离垢浊,知希有余荣。
    谗无百舌忧,斗无批颊惊。
    得失信天缘,春锄安平生。

1911年9月,是因领导保路运动被赵尔丰诱后在狱中之作。

 

《咏梅二首》

    腊木常年花满枝,今年花发尚迟迟。
    天寒远道春无寄,岁暮沉阴未雨离。
    几度黄昏劳伫立,彼姝娴静渺难窥。
    回头试向孤山问,故惜清芬待阿谁?
……
    日日睎春春未归,凌霜冒雪立苍台。
    梅花似惜幽人意,特遣侵晨一朵开。
    张澜此诗列于“民国二十一年”所作之《同庞明钦云台观雪》诗之后,当为农历壬申年腊月所作。

 

《得烈侄书作此答》
    岫云纵出心无出,人并能介事亦佳。
    未与子黎解饥溺,每因忤物号乖崖。
    经春卧病精神减,劝我归休子侄皆。
    七九年光如逝水,不须求适费安排。
   

《戊寅二月生日忆母》

    一官何补绝裾恨,不见慈闱廿二春。
    已感流年频叹老,每逢生日倍思亲。
    笑容宛记儿时爱,珠泪潜抛客里身。
    节近清明纷祭扫,锦城犹滞未归人。

《喜次子崿自欧洲归》

    游子音书断羽鳞,重瀛一旦作归人。
    老亲乍睹惟双泪,异国远离已十春。
    消息误传忧物死,瞻依如昔见天真。
    时艰正是需才切,爱汝应知善立身。

1927年《即事》

    如龙骄马看花去,似雪飞书乞赈来。
    尽有跳蛙干上乐,谁怜鸣雁泽中哀。
    古时井络夸神福,今日昆池见劫灰。
    独上城南频怅望,武侯祠树暮鸦回。

 

《闻“天津协定”又成,感赋五首》,

    察北冀东待收复,交通平汉况卢桥。
    一朝抗战兵先撤,坐使日儿作天骄。

 

    和平早失三原则,屈辱还劳几度谈。
    从此国人应准备,北平哀后哀江南。

 

    塘沽何梅再协定,丧权忍辱祸遗今。
    此时抗战应先决,万骑平郊寇已深。

 

    眼前百事尽悲观,薄酒孤斟强自宽。
    忽念方张华北寇,又令通夜寝难安。”
    (《乡居杂感》)
   

《为王之钟师长战死滕县题其遗像》
    席卷青徐势正危,孤军捍寇苦支持。
    一城守死真罴冢,千载留名比豹皮。
    部属半为猿鹤侣,魂归应是风雨时。
    东征将士多忠烈,此日看君意更悲。

《杂咏》
    输将恐后国亡家,军服军粮岁有加。
    不信健儿拼死战,寒犹衣夹饭多沙。

 

《杂咏十九首》1942年,其二

尽输仓谷赴征期,

子负妻推未敢迟。

官吏竟分家属未,

嗷嗷谁念有朝饥。

 

    美裘新制御冬寒,市贾多金意自欢,
    最是堪怜乡妇语,如今布贵补衣难。
   

 

    臣心如水矢无佗,连毂弥川世共诃。
    岂竟市朝今日异,尊荣惟见政商多。

 

    朱门深掩日高时,妾宠妻骄睡起迟。
    富贵自娱成底事,只将华屋住行尸。
    米贵长安居奈何,连朝阴雨天荐瘥。
    漫言民食能供应,四望炊烟断处多。

 

    训诰篇篇胜古王,出言能使国家强。
    应知昔日梁陈主,文集虽佳不救亡。
    诏书哀痛圣明称,自古得民在得心。
    纵使国中呼万岁,安知寒雨怨咨深。
   

 

    党权官化气飞扬,民怨何堪遍四方。
    谁见轩乘能使鹤,不知牢补任亡羊。
    连年血战驱饥卒,万里陆沉痛旧疆。
    且慢四强夸胜利,国家前途路茫茫。

 

《宿亡友胡德宣故宅》:
    高斋醉语听鸡鸣,肝鬲当年快吐倾。
    岂意子桑先物化,更闻邻笛念平生。
    空堂风入繐帷动,一墓烟寒宿草萦。
    今日来寻相酎酌,独将斗酒泪纵横。

张澜的诗作(部分)

张澜的诗作(部分)

《咏梅二首》

回头试向孤山问,故惜清芬待阿谁?

 

梅花似惜幽人意,特遣侵晨一朵开。

 

《颐和园即景》7月25日写道:

夜雨径微湿,

晨起寂无哗。

傍树听鹂语,

沿湖看莲花。

 

殿前云影犹留彩,

树杪蝉声若鼓簧。

昔日霓裳羽衣处,

孩儿嬉笑学扭秧。

 

 

题赠朴园藏书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

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注释:嫏懁: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先生被拘禁期间,与狱中诸友赋诗,会文消遣。蒲伯英(殿俊)倡议作“撞诗钟”,题为嵌青、黄、赤、白、黑五字。先生得一联云:

    “黄州赤壁东坡赋,黑塞青林太白诗。”

    “阖狱称叹,有泣下者”。蒲伯英赞不绝口,每对人言:“表方气节,人所共知;他的诗才,则还少人知道。这一联,即可见他的巧思超妙,运典如神。尤难得的是他的风趣、情操。显得他气壮河山,临死无畏,雍容闲雅,仍从敦崇友谊方面构想,真有生死不渝之慨。”(任乃强《张澜先生轶事》,《龙门阵》1980年第一辑,1981年第二辑,收入《张澜纪念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张澜的诗作(部分)

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   发布时间:2011-07-14 02:01 作者:观山景

    杨早在《辛亥保路运动——天下未乱蜀先乱》一文中叙述的史实很片面,完全忽略了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张澜先生。特抄录《张澜年谱新编》(谢增寿编著,群言出版社出版 2011.6)予以补充。文中“先生”特指张澜: 

  1911年5月以来四川人民掀起了维持川汉铁路商办的风潮。5月9日,清廷以商办铁路“旷时愈久,民累愈深”为由,将川汉、粤汉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强调如有“煽惑抵抗,即照违制论”。(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史科》,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17—118页)接着又以路权为抵押,向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大举外债,这一无耻行径激起了全川人民的愤怒。先生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关系着国家命运和全川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遂奔赴成都,与老友蒲殿俊、罗纶谋划对策。(转引自:谢增寿、康大寿《张澜传略》,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9—10页)[按:英、美、法、德等国为了把西南地区完全置于其殖民统治之下,从1904年以来,他们纷纷要求获得川汉铁路的投资权和经营管理权。为了维护川汉铁路主权,四川人民对修筑川汉路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不论是巨商大贾,还是小商小贩,都积极认购修路股票,许多无力购买全股的农户甚至几家合资购一股,截至1911年初,筹集到纹银1500万两,为全部预算的四分之一,但筹款仍在继续进行。“因此,全川六七千万人民,不论贫富,对民办铁路都发生了经济上的联系。”(吴玉章《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2页)。当清王朝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后,四川的保路运动便迅速地在巴山蜀水间展开。] 

  6月17日 四川铁路公司召开大会,宣布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蒲殿俊任会长,罗纶任副会长。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后,发表了《保路同志会宣言书》、《讲演部启事》、《致各府厅州县有司启》等文告。这些文告的基本精神在于宣传保路同志会外争国权、内争民主的宗旨,号召全川群众起来“破约保路”。(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5—217页),此后,四川各地保路同志协会陆续成立,在全川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高潮。 

  先生在保路运动初期,虽然不是运动的领导成员,但他还是参与了蒲殿俊、罗纶等人对路事的谋划。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之前,蒲殿俊、罗纶曾就创办该会原则方针、步骤办法就商于先生。(《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89页。) 

  先生回到南充后,通过大力宣传保路救国的政治主张,发动和组织群众。他在曹和斋、陈抱一、陈朴安等人的陪同下,到蓬州(今蓬安)及部分乡镇调查访问,鼓动民众。先生在蓬州城隍庙内宣传反帝、保路的讲演时,慷慨激昂,听众数百人,情绪高涨,并当众捆绑了障碍保路的团总、恶霸地主姚玉权。保路运动很快在蓬州蔓延开来。(邓郁章《张澜在蓬安》、《张澜纪念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页) 

  先生在蓬州的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完成后,随即转赴成都。 

  7月31日 为了制止四川保路运动,清帝再次电催调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尽快赴成都任职。电文命赵“着即兼程前进,赶于初十以前抵省”。(“初十”即1911年8月4日)“届开会日期,多派员弁,实力弹压。”并要求对“傥敢抗违,即将倡首数人,严拏惩办,以销患于未萌。”(《清帝饬赵尔丰兼程赴任严禁非法集会谕》,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34页) 

  8月2日 新任川督赵尔丰到达成都,护理川督王人文交卸,赵尔丰接任总督。(梁玉文、蔡济生《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载《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 

  同日 四川保路同志会为即将开幕的股东特别大会造声势,特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欢迎各县股东代表,先生作为南充县推选出的股东代表在会上发表演说,鼓励群众为“破约保路”而斗争,明确提出“破约保路”是衡量亲与仇的标准。先生演说时,“激昂慷慨,万众且泣且呼,同志会众皆谓能补本会所未及”。(1.《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第二十八号,载《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3—324页。2.《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8月5日 川汉铁路公司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正式开幕,这是一次争路还权的大会,罗纶为大会主席,说明保路废约的会议目的、宗旨和其他需要商讨的事项。赵尔丰作为官方代表向大会“训话”,中心意思是“不必争路废约!”指责保路斗争是“不智之举”。先生立即快步抢上讲台予以痛驳;“明明夺我们百姓的权利,反以为恤我们百姓艰难,有此谓吗?”同时号召与会者“大家起来,争争争保路呀!破哟呀!”由于先生对赵的说理斗争锋芒毕露,使赵对先生产生了“太横强”的印象。(参见:1、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49页。2、张澜《在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上的演说》、《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大会选举颜楷为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会会长,张澜为副会长。 

  8月8日邮传部派李稷勋为川汉铁路公司驻宜昌总理,责成其仍用现在路款继续筑路,阴谋实现“事权暗移,路款并送”。(成都市政协文史委编《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317页) 

  8月10日 与颜楷电请政府,要求惩办“违旨害民,出卖路权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并照章辞退李稷勋的分公司总理职务”(《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会请赵尔丰代奏纠劾盛宣怀、李稷勋文》,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55—257页) 

  8月12日 特别股东开会,先生以副会长名义主持并作报告,号召团结“组成坚固团体”,“抵抗政府高压”。主张通知驻宜昌分公司李稷勋,“不管他辞职不辞职,将取消他的意见通知他”。先生提出辞退李稷勋的动议,得到大会赞成。在先生主持下通过了宜宾代表李德芳和西充代表黄绶的办一钱捐会的提案,主张全川每人每日凑一钱来自筹资金,自修川汉铁路。此议案表决后,先生又就本案实施办法征求了意见。(参见:1.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页。2.梁玉文、蔡济生《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317页) 

  8月14日 特别股东开会,在先生主持下议决了3条:1、质问邮传部盛宣怀;2、吁请川督代奏,誓遵先帝(光绪)谕旨,四川境内川汉铁路仍归商办;3、从速提回存于上海、宜昌各处款项。赵尔丰拒绝代奏,并以“辞官不做”相威胁。(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132页) 

  8月23日 特别股东大会开会,股东代表要求会长颜楷宣读清廷电谕,电文内容一为钦派李稷勋为驻宜昌总理(官办),二是饬赵尔丰对保路运动严行弹压。读毕,全体股东代表愤怒已极。都说政府“要硬抢铁路!要打四川了!”要求立即罢市、罢课。(参见:1.梁玉文、蔡济生《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2.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载《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317页) 

  8月24日特别股东大会开会,一致决议从即日起举行罢市罢课。午后,四川保路同志会在铁路公司开会,一致通过罢市、罢课的决定。同志会还向市民刊发光绪皇帝牌位及“铁路准归商办”,“庶政公诸舆论”两则上谕,以示争路合法,反对有据。8月27日后,各州县亦纷纷罢市响应。(梁玉文、蔡济生《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辛亥四川风雷》,第317—318页。) 

  9月1日 先生与股东代表一致决议,并通告全川:自本日起实行不纳正粮,不纳捐输,布告全国,声明以后不担任外债分厘。于是,群众性的罢市罢课、抗捐抗粮斗争,迅速形成席卷全川的浪潮。(参见:1、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2、梁玉文、蔡济生《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319页) 

  9月2日 清廷命端方带鄂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令赵尔丰切实弹压川民。(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8页) 

  9月7日 赵尔丰遣人诈称邮传部来电,可能路事有转机,有要事面商。先后将先生、蒲殿俊、罗纶、颜楷、邓孝可、江三乘、王铭新、叶秉诚等9人诱至督署花厅后拘捕(“诱捕9人”一事,见: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15页)。据先生回忆:“诱请我及罗伦、蒲殿俊等八人至督署花厅,突皆背缚其手。独我与罗伦面前,有一弁以枪口抵胸,作欲放势,背后有一弁执马刀临颈,作欲砍势。其他被捕者相顾震栗。俄尔丰出,严责川人争路之非。我独与抗论。尔丰词屈,拍案厉声呵斥:‘张澜太横强’。命即将我们拘禁”(张澜《庆祝成渝铁路通车》,《人民日报》1952年7月2日,收入《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0页),随即赵尔丰命令封闭铁路公司,查封报馆。民众闻之蒲、罗、张等人被捕的消息后,聚集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被捕者,赵尔丰下令枪杀请愿民众数十人,伤者无数,造成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 

  先生和颜楷等九人以叛逆罪入狱后。先生母亲王太夫人闻讯,恐受株连,将其长子张乔啬送往西充县车龙镇亲戚家,改名换姓冒充他人儿子。不久,武昌起义,先生和其他领导人获释,赵尔丰被处决后,才将其接回。(张乔啬自传手稿,张乔啬之子张广华提供) 

  先生被拘禁期间,与狱中诸友赋诗,会文消遣。蒲伯英(殿俊)倡议作“撞诗钟”,题为嵌青、黄、赤、白、黑五字。先生得一联云:“黄州赤壁东坡赋,黑塞青林太白诗。”“阖狱称叹,有泣下者”。蒲伯英赞不绝口,每对人言:“表方气节,人所共知;他的诗才,则还少人知道。这一联,即可见他的巧思超妙,运典如神。尤难得的是他的风趣、情操。显得他气壮河山,临死无畏,雍容闲雅,仍从敦崇友谊方面构想,真有生死不渝之慨。”(任乃强《张澜先生轶事》,《龙门阵》1980年第一辑,1981年第二辑,收入《张澜纪念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从任乃强先生《张澜先生轶事》记述,任说:“九人在拘禁中,料定必死,或泣或默,议长蒲伯英每宽慰诸人,谓:‘表方一人将须,恐不能免,但立宪方开,我辈当无死理。’因倡赋诗,会文消遣。诸人多作冤怨叹诗,先生则用正气歌语意,原作我不能记,但记一事,足概其余:有一次,蒲倡‘撞诗钟,,出题为嵌青、黄,赤、白、黑五字,半日莫有应者,或问蒲:‘愿闻成竹’(谓出题时必有成联),蒲亦无有。 

  在狱中作题为《田家乐》的古风诗一首,先生于1939年12月回忆书录此诗时,有跋云:“右诗一首,为宣统三年被拘禁于川督赵尔丰署中,与蒲伯英、罗梓卿相唱和之所作。今余因国难方亟,不得归田,而梓卿、伯英相继下世矣,能无慨然!”(转引自:“黎品、周子瑜《张澜诗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先生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诗艺,每句诗中都巧妙地嵌入一鸟名,并借它传达诗意。不仅表达了诗人临危不惧的精神,更体现了诗人对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设想与憧憬。全诗为: 

  有田不如归,谢彼绶带婴。 

  择地远洿泽,小舍斫木成。 

  诛茅莫损花,屋脊令树平。 

  宵晨风日佳,眷属玉冰清。 

  忘世此爰居,计画漫纠萦。 

  眇巧妇工织,主伯劳并耕。 

  寻常足布谷,适意而靡争。 

  负戴胜绂佩,教子规逃名。 

  搏黍岂徒饱,农毕方受经。 

  潜夫不自异,卑居饶远情。 

  邻里白头翁,提壶时共倾。 

  醉倒挂南窗,唤起参已横。 

  清流离垢浊,知希有余荣。 

  谗无百舌忧,斗无批颊惊。 

  得失信天缘,舂锄安平生。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至12日,武汉三镇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震动全国。 

  10月26日 清帝下令,释放蒲殿俊、罗纶、邓孝可、颜楷、张澜、胡嵘、江三乘、叶秉诚、王铭新。同时对前被拘留的肖湘,“着一併免其置议”。(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72页) 

  11月1日—14日 自10月26日清帝颁令释放蒲殿俊等人后,赵尔丰于11月1日释放了先生等4人。14日又释放了蒲殿俊、罗纶等人。蒲、罗等11人联名发表《哀告全川叔伯兄弟》,先生名列第9位。

    《哀告》认为:“保路同志会之目的,实已贯彻无阻……则斯会可以终止。”请求大家“息事归农,力挽和平”。(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89——491页)此前,蒲、罗曾将写《哀告》的意思告诉先生,当即遭到先生的反对,他说:“我们怎么帮助仇人呢?我们差点丢了命不说,为我们而丢了命的那么多老百姓,我们怎样向他们交待呢?”尽管通过众人的一番解释,先生仍不愿在文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但蒲、罗等人最后发布《哀告》时,还是签上了先生的名字。(谢增寿、康大寿《张澜传略》,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11月22日 官绅会议在成都寰通银行举行。绅方出席的有蒲殿俊、罗纶、张澜等,官方有布政使尹良、提学使刘嘉琛等。经过会议磋商,双方达成“四川独立条约”30条,其中官方19条,绅方11条。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民政由咨议局议长蒲殿俊管理;二、军政由朱庆澜管理。(“四川独立条约”内容见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03——506页)还商定组织概略,军政府设都督,副都督等。约定11月27日,正式独立。 

  在宣告独立前夕,先生向蒲殿俊建议,一定要注意武装力量,倘若没有武装,就难保持政权。都督要掌握兵权,应该把朱庆澜的部队掌握到手中,以备肘变,蒲殿俊没有采纳。(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载《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11月27日 成都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四川独立。蒲殿俊任都督,但“一切军事正都督不得干预”。朱庆澜任副都督,掌握军权。尹昌衡任军政部长。(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4页) 

  12月8日 蒲殿俊、朱庆澜在成都东较场大阅兵。旧军队借名索饷发生“兵变”。蒲、朱于惊惶中狼狈逃走,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无形中解体。(《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 

  12月9日 新军将领周骏、彭光烈等约集士绅徐炯、邵从恩、张澜以及同盟会在省人士北较场开会,推尹昌衡为都督,罗纶为副都督。先生建议,首先除去赵尔丰,以安众心。并说:交出权力,赵不甘心,此次兵变中他的态度,仍以满清封疆大臣自居。若不除去,军政府万难稳定,一旦去之,民众必心安悦服。尹昌衡采纳先生的建议,遂决心杀赵尔丰。(综合下列资料:1、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页。2、廖友陶《保路运动中坚人物张澜》,《辛亥四川风雷》,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12月10日 重新建立四川军政府,尹昌衡任都督,罗纶为副都督。(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页) 

  12月22日 四川军政府派兵包围督署,擒赵尔丰,押至皇城内军政府。为处决赵尔丰在成都举行两个大会,即四川军政府在皇城明远楼下召开的公审大会和在南较场举行的群众大会。 

  参加南较场群众大会的有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会代表、保路同志会和保路同志军代表,以及居民群众。

    先生以特别股东会副会长名义在会上控诉了赵尔丰的五大罪状。其中最激起会众愤怒的话是:“‘赵屠户’作卖国邮传部、卖国奴才盛宣怀的刽子手,不让我川民保路破约,争路权、国权,逮捕屠杀我人民群众,实属罪不容诛!”愤怒的会众当场推举代表快步走向皇城,壮大了公审大会的声威。(《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25—126页,转引自:曾绍敏《漫话四川保路运动》,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90—91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