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安高句丽壁画

(2012-03-05 05:53:52)
标签:

神农氏

五盔坟

高句丽壁画

洞沟古墓群

集安

分类: 艺术

    十五年前,我到吉林省的集安市,参观高句丽文化,是坐卧铺火车从长春出发,停在通化,然后做大巴前往。

去将军坟,登顶,入墓室。看好太王石碑。又去集安口岸,从满洲国时期留下的岗楼,登上鸭绿江中朝铁路桥, 到中朝分界线,满载的火车从身后缓慢而过,跨线照相, 看朝鲜的满浦市,据说是朝鲜的第6大城市,比之中国,不过一乡镇而已。

    多数学者认为高句丽的始祖邹牟王,出自北夫余(或称扶余,是以现吉林市为中心的两汉时期最强盛的民族政权),高句丽始祖由扶余南下,至浑江流域的卒本川(现桓仁五女山城)创立了高句丽政权。

    公元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公元一世纪,高句丽从辽宁本溪,迁都到集安,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2)时,在远远的中国东北,伟大的高句丽民族的第十九代国王即位,从此,高句丽人迎来了他们最辉煌的时代。

    这位国王,名叫谈德,是高句丽第十八代国王故国壤王之子,《三国史记》记载其“生而宏伟,有倜傥之志”。

    谈德即位后,革新政治,发展经济,对外征伐,开疆拓土,国家气力空前强大,逐渐确立了高句丽作为东亚强国的地位,从而开启了高句丽历史上最辉煌、最强大的时代,高句丽也成为了当时朝鲜半岛有史以来疆域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好太王碑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好太王一生的文治武功:“恩泽治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佞,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丰熟。”然而,二十二年后,戎马一生的好太王于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便与世长辞,年仅39岁,死后被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好太王死后,其子长寿王即位,为了铭记好太王一生的赫赫战功、明确守墓烟户及其制度,长寿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为其树立了这座举世著名的石碑。

    公元414年好太王碑被长寿王立于国都东北部郊外,十三年后,即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从此,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失往了主都的地位而成为陪都,直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高句丽灭亡,高句丽辉煌的文明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

    禹山墓区中的五盔坟景区。在数目庞大的洞沟古墓群中,除过规模宏大、宏伟壮观的王陵外,还分布着很多绘有壁画的贵族墓葬,也被称作壁画墓。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高句丽王室贵族壁画墓的壁画内容, 经历由早期现实场景向晚期宗教神灵理念的演进, 艺术风格从初创时的朴实写实到成熟期的夸张写意, 其绘图技法、情景构思无不显示出高句丽民族视角独特的审美观点、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力, 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同一, 是中世纪东北亚地区壁画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其中有代表性的壁画墓有角抵墓、舞俑墓、环纹墓、长川1号墓、四神墓等,而五盔坟4号墓和五盔坟5号墓更是壁画墓中的上乘之作。

集安高句丽壁画

    在禹山墓区中,有两排东西向排列的墓葬,一组排列有四座墓葬,另一组排列有五座墓葬,因其均状若头盔,因而分别称其为四盔坟、五盔坟。据考证,此九座墓葬均为高句丽晚期墓葬。五盔坟景区,只有5号墓对外开放,这里对五号墓及其壁画作一扼要说明。

    五盔坟5号墓位于4号墓东50米左右,为一封土石室壁画墓,覆斗形封丘,封土边长25米,高8米,墓葬形制结构与五盔坟4号墓大体相同,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南北宽3.56米,东西长4.37米,高3.94米,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上覆盖顶石。墓室内置三座石棺床 ,东西并列 , 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 , 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 , 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

    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都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先以纤细的墨线或红线起稿, 然后设色 , 有红、褐、绿、黄、白、粉红等颜色, 最后以浓重的墨线勾画定稿。颜色均为矿物颜料 , 以动植物胶调合而成,至今仍很鲜艳。

    壁画在藻井部分以神仙、羽人、飞天、伎乐神仙为主,

    最典型的是第一重抹角石的四幅画。从东北角开始, 为伏羲女娲, 皆人首龙 , 一为男相,手捧日轮,一为女相, 手捧月轮,是人类起源传说中的始祖。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东南角为一牛首人, 手执禾穗在前。据文献记载, 神农氏牛首人身, 教人以五谷。后随一羽人,手持火把, 或为燧人氏 , 教人用火。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南方正中一人扶车轮,手持槌子敲打, 旁边一人在树下锻铁, 同为传说中人物, 应该是造车的羲仲父子形象。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西北角绘一乘龙神仙, 头戴平天冠, 衣着袍服, 似为传说中的黄帝。从墓葬结构和壁画内容看,五盔坟5号墓年代约当于6世纪末至7世纪初。

集安高句丽壁画

    五盔坟五号墓是高句丽晚期壁画墓的代表作之一, 丰富多彩的壁画题材, 是高句丽民族底蕴在艺术追求上的充分显示,其中也透射出对中原文化绘画传统的借用与改造, 鲜活民族特色中处处透出浓厚的中原文化的绘画风韵。神仙、奇兽等题材是对战国秦汉以来中原文化流行绘画式样的再改造;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一些地区的宗教和祭奠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五盔坟景区中,南距五盔坟4号墓50米处是另一重要的壁画墓葬,名曰四神墓。该墓葬因其墓内绘有四神像而得名,亦称“四神冢”。遗憾的是该墓葬没有开放,故而不能进进墓室参观。

   高句丽权贵的坟墓中,除陪葬品之外,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等,这在中华壁画史上也是罕见的。

    集安1966年曾有11280座古墓,到1983 年普查时,尚存 7627 座。高句丽壁画主要分布在洞沟古墓群中,分布范围东西长20 公里 , 南北宽3 公里,这里还不包括距市区20公里以外的长川一、二、四号墓。至今,已发现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画,还发现一座书法墓--墨书长文墓。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3 年至公元427 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众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丽壁画创作时间与敦煌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或更早一些。

    只是敦煌莫高窟历经北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代 ,历时千载,相继凿建,现保存壁画4.5 万多平方米。

    而集安古墓壁画,由于高句丽迁都平壤、战乱和封禁,长达1500多年一直埋没在乱石荒草之中,直到1949 年全国解放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才对集安壁画认真清理和保护。

    高句丽王室及贵族墓。分布在中国吉林集安一带。多为封土石室墓。4世纪后期~5世纪前期的壁画,主要为反映高句丽上流社会生活的家居、出行、狩猎、娱乐等写实画面。5世纪中叶~6世纪前期,除描绘贵族生活外,还出现四神图,一些墓中并有礼佛、菩萨等佛教美术内容。6世纪中期以后流行四神、仙人乘鹤骑龙、神怪图等。

    在绘画技法上,6世纪中期以前,墓壁上先涂抹一层白垩土,然后作画;6世纪中期以后,在磨光的石壁上直接作画。这些壁画墓多已被盗,出土遗物较少,但墓中壁画具有高度的艺术及史料价值。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好似一部形象的历史长卷,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

集安高句丽壁画

    在这些壁画上,人们可以看到:贵族和妻妾宴饮,厨房中厨师在烹鱼炒肉。喜爱舞蹈的高句丽人排起长队,头戴羽饰,挥动双臂,跳起集体舞,或者表演独舞。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市集上的表演更热闹,在大树下有耍猴的,表演幻术的,玩杂耍的。摔跤是高句丽人喜爱的体育活动。

集安高句丽壁画

    大力士们身着短裤,赤膊上阵,双方各将头压在对方肩上,手抓对方腰带,奋力搏斗,还有老人助兴。

集安高句丽壁画

    贵族出行,有车辇,有随从。高句丽人信奉儒、道、佛,夫妻一同前去拜佛。农家小院十分安静,牛栏里拴着牛。

集安高句丽壁画

    狩猎是高句丽最喜爱的活动,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射猎看成生活的必需。

集安高句丽壁画

    狩猎者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有的弯弓回首,瞄准奔鹿,有的射中猛虎,猛虎逃窜,猎犬穷追不舍。

   集安高句丽壁画

    茂密的山林中,野猪、熊、虎、鹿、狍子、兔、雉鸡、鼬鼠……在出没。

    策马持弓的武士和两乘牛车正准备运送猎物。

集安高句丽壁画

    争战和扩大疆土是高句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双方将军身披铠甲,头戴兜鍪(móu盔),战马也披着铁甲,兵刃相加。双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战胜者举刀砍杀俘虏,被俘者跪在马前,引颈待毙……。 

    集安古墓壁画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之外,还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特别是晚期的壁画,这种内容占了主体。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

集安高句丽壁画

    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此外,须弥座上的佛祖、菩萨群像、护法狮子、童子、莲花等宗教内容也出现在壁画中。

集安高句丽壁画

    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

    这一现象,正好说明,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高句丽壁画另一个特点是装饰图案。主要有 “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这些图案简洁明快,富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已发现的壁画墓近20座,重要的有角抵墓、通沟12号墓、长川 1号墓、舞蹈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坟4号和5号墓等。墓用石材砌筑,封以黄土,也有的封以砾石。墓室有单室、多室之分。墓多早年被盗,墓内遗物多已无存。墓内壁画反映了高句丽的贵族生活和社会风俗,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可分3期:前期壁画多绘于白垩壁面上,以描绘贵族生活为主,如角抵墓由前室、甬道、后室组成。墓室方形,顶部为抹角迭涩构成穹窿式藻井,其上绘日月星宿。墓室四壁绘主人踞杌上,妻妾侍宴,二壮士于大树下奋力角抵,白发老翁依杖观看,车马待驾。

    壁画运笔朴拙奔放,单线平涂,设色单纯。

    中期壁画在描绘贵族生活的同时,出现了四神图,如三室墓呈曲尺状,有3室,以甬道相连,墓室方形,抹角叠涩藻井。一室四壁绘宴饮、狩猎、攻城、出行。二室四壁绘力士、武士,藻井绘日月星辰、仙人奇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三室四壁绘托梁力士,藻井绘飞禽、走兽、莲花等。内容丰富,线条豪放。室内出土黄釉陶器等遗物。

    在长川1号墓中,还绘有佛像和菩萨像。

集安高句丽壁画

    晚期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石面上,如五盔坟5号墓为方形单室,抹角迭涩藻井。四壁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以莲花火焰网状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藻井绘伏羲、女娲、牛首人、锻铁治轮羽人、伎乐天、仙人、日月星辰、龙虎缠斗等。画面点缀鎏金花饰,龙虎鸟兽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

    壁画色彩浓重绚丽,线条遒劲而又富有变化,装饰富丽堂皇,布局严谨,代表了高句丽壁画艺术的水平,从壁画内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不仅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技巧高超,同时自成体系,有一个从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它的艺术价值。除壁画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上,都不在敦煌之下,谈及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时,可以说,“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集安高句丽壁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