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2013-02-21 18:17: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道生(中医)课堂 |
春季养生
王心远
《内经》云:“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是相应的,阴阳互根互补,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动力。强调“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即:顺应春、夏、秋、冬的阴阳气化,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调整生活。
冬季三个月是阳气潜伏、万物封闭归藏的季节,人类为适应这种环境,要闭藏,阳气深藏于内,切忌扰动阳气。而春天,阳气生发,人体的阳气由内向外走。就像落叶乔木,秋天落叶,冬天营养藏在树根树干,春天开始发芽长嫩叶。
谈到春天的养生,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宜发散以畅阳气。《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翻译成白话,是说:春季三个月,这是万物复苏,推陈出新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本欣欣向荣。为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晚睡早起,走出居室,在庭院中散步,披散头发,松开衣带,舒缓形体,使神志随着春阳升发而舒畅。处事待人接物,应助其生发,杜绝伤害;多加施与,避免劫夺;提倡赞赏,不行惩罚,这是与春天阳气升发相应,培养生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阳升发的基本趋势,就会损伤肝气,到了夏天,到了夏天,由于阳气长发不足,将出现寒性病变,供给夏季长养的能力就减少了。
一,饮食养生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苏生,平肝养脾、化痰热乃养生之道。宜食用补益脾胃的食品,还有凉性食物,以化解冬季壅滞于脏腑的痰热。如:萝卜、竹笋、小米、小麦、胡萝卜、山药、芹菜、猴头蘑菇、赤小豆、花生、芝麻、荸荠等等。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要注意性味。食物的性,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食物的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不同味的食品有不同作用:
辛能宣散滋润、疏通血脉、运行气血、强壮筋骨、增强机体抵抗力,常用食品有葱、姜、蒜、胡椒、花椒、萝卜、各种酒类等。
甘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常用食品有大枣、糯米、动物肝脏、椰子、豆腐、蜂蜜、糖等;甘中包括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作用,如苡米、白扁豆、冬瓜、藕、花生、鸡蛋等。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与甘味配合能滋阴润燥,常用食品有木瓜、酸枣、食醋等。
苦能泄火燥湿坚阴,有清热利尿、祛湿解毒的作用,如苦瓜、茶叶等。
咸有软结散结泻下作用,如海产品、猪腰子、鸽子肉等。
中医认为:饮食中五味入五脏,充养五脏。《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是以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黄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肾水黑色宜咸。内为五脏,外主五行,色配五方。”“
随着四季,五味也应该变化,《千金方》等的传统养生理论认为: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这还是从五行克乘讲,春季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季肝旺,酸味属木补肝,如果多食酸则肝更旺。脾属土,木克土,肝旺容易伤脾,脾土黄色宜甘,所以春季应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以此类推。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季节最后十八天五行属土,肾容易受伤,所以应该养肾,省甘增咸。一年如果大致按360天算 ,四季每一个季节90天,除去最后十八天,正好72天。而四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加在一起正好72天。五个72天对应五脏系统。
所以说,农历立春后七十二日(公历2013年2月4日-4月16日)适当少吃酸味,增加甜的和淡味的食物,以养脾气。春季最后十八天至立夏前(公历2013年4月17日-5月4日)适当少吃甜的和淡味的食物,增加咸味以养肾气。
食疗方法:
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可用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或将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每日晨空腹吃10粒。这些,也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二,导引养生
春季应注意调肝经。中医认为,肝虚者,筋急也;皮枯者,肝热也;肌肉斑点者,肝风也;人之色青者,肝盛也;人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人之发枯者,肝伤也。《四时调摄笺》记载有相关导引法。
1,修养肝脏法
春三月清晨,面向东在椅子上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九息,吸东方青气入口,分九次吞之,以补肝虚受损,以营养肝脏。
2,六气治肝法
六字诀是一种古老的调整脏腑的发音方法。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气润,冬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神丹。(《养生书》)
春 |
夏 |
四季 |
秋 |
冬 |
|
嘘 |
呵 |
呼 |
呬 |
吹 |
嘻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火 |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
三焦 |
春季调肝脏用嘘法,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嘘之。
肝病之人用大嘘三十遍,以目睁起,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亦去四肢壮热、眼病等症。数嘘之,绵绵相次不绝为妙。疾平即止,不可过多为之,则损肝气。
病好后补肝虚,当以嘘字作吸气之声以补之,使肝不虚,而他脏之邪不得以入也。
大凡六字之诀不可太重,恐损真气。
3,先春养阳法:
每日早晨醒后,起床前,在床上闭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肾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再起立双手自抱,两胁微摇者三,如打恭状。俟气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无风症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多益善。
三,其它注意事项
“春时,天气顿暖,不可骤减绵衣,须一重重渐减,庶不致暴寒。”(《急救广生集》)
老百姓说“春捂秋冻”,这是非常高明的养生方法。春天捂着点儿,慢一点减衣服,有助于阳气生发,尽快打开毛孔,有利于人体的阳气由内向外走。同样道理,“秋冻” 有助于阳气的收藏。扩展思路,春天适合去更加温暖的地方旅游,也是一种“春捂”;而秋天则应慎重,冬季更适合“猫冬”。而且,春天乍暖还寒,早减衣服容易受寒。
《金匮要略》云:“春不可食肝。”
《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