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历有时会看到某天是什么节日,有的是按农历算的,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远古时期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先人劳作,生活,交往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事物,形成了习俗。以后某些习俗被固定到某日去实施,这时日就叫做“节”。
我生活着的六安也有一些习俗,人们关心哪天是端午节,哪天是中秋节,哪天是春节,知道应景购置粽子,月饼,办年贺。以同治年间的文献记载,二百多年前六安就形成了贯穿全年的习俗,这习俗记录于典籍,流传至现今,以下就是六安曾有过的习俗。
农历的第一个月称正月,正月的第一日称元日,即六安人口中的大年初一。此日家长要领子女在家中,拜神位,拜祖先牌位或祖先画像。然后子女要拜家中长辈。全家围坐喝椒柏酒(花椒和侧柏叶入酒中浸制而成),晚辈向长辈敬酒,表示祝寿和拜贺,自饮表示庆贺新的一年来临。
正月十五日,夜晚持灯迎接紫姑(即厕神),此时有术士扶乩,预测一些人关心想弄明白的事由。该夜,彩棚花爆,萧鼓喧闹,游人络绎,彻夜不绝。
清明节,要做二件事,一是插柳枝,插在身上或自家的墙壁,门,柱上。二是祭扫陵墓。
四月,不是某日,而是一个整月要做的事是耕种。四月是栽秧季节,水稻是六安大宗农产品,四月是农人很劳累的季节,文献中记载,往往听到伯劳鸟叫唤(传此鸟鸣叫早于公鸡鸣叫)农人即起身去农田。此月六安气候温和,可以轻装上路,是远途的最佳时日。
五月五日,一是做角黍(早先用黍即黄米制作的三角形食物称角黍,以后改用糯米制作,称粽子)食用。二是房门上放置艾。三是小孩子手腕系五色絲,象征今后能长命百岁。四是饮雄黄酒,相传可以使毒虫不能近身。
六月六日,此时正值盛夏,这天如果天气晴朗,要将书籍,衣被放室外凉晒和晾晒。此时新麦已上市,这天可吃麦饭,饮新麦酒。
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少女们摆设瓜果,仰望月亮,乞求织女赋予自己智慧和技巧(古称乞巧)。
八月十五日,此日要陈设果饼,祭月亮。(现在祭月变成赏月)
九月九日,此时稻谷已完全成熟,农人了结了一年的牵挂(即典籍上说的农事已成)。此日饮菊花酒,登高。
十二月(古称季冬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清扫院舍,要摆设果品拜祭灶君。六安称这二日为小年(除夕为大年),院舍的清扫称之为掸尘,灶君称灶王爷。六安大部分的家是二十三过小年,为什么有的二十四过小年?我还不知道其中原委。
十二月最后一天称除夕,六安人称年三十或大年三十。这天要贴年画,贴对联,合家吃年饭,小孩不睡觉,六安称守岁,夜里还要祭灶君(说是接灶君回来,那么小年祭祀是送灶王爷了?)
以上就是二百多年前,六安在这些时日要遵守的风俗。现在年纪大的六安人,还能知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