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得的一次相见

(2022-05-03 19:59:52)
标签:

杂谈

          题目难得的一次相见已经有50年了! 1972年我24岁,那时我被公司分配到毛坦厂医药站工作。毛坦厂是安徽六安的一个山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已是自然生态的旅游胜地,毛坦厂中学更是闻名遐迩的江淮名校,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而已。

          就是因为有山镇工作的经历,使我有幸见到了韩美林先生,当年他37岁。现在韩美林先生已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曾被《环球时报》评为“最受全球关注的中国人物”。当年他之所以到毛坦厂,是受山镇居民朱炳南的邀请而来的。朱炳南是土生土长的毛坦厂人,在山镇的一个单位工作。他情礼待人,善结人缘,那年代就收藏有安徽书画家葛介屏的亲笔字画,有此特质所以他就有幸结识了韩美林先生,,並邀请他到山镇的家中作客。

          我见到韩美林先生是1975年的3月25日,农历的乙卯年二月十三。那天朱炳南找到我,说是韩美林先生要在他家里作画,去他家既可以观赏他作画,也可以请他作画自己留作纪念。我到了朱炳家,看到韩美林先生满脸笑容的站在大方桌旁,平易近人。桌上摆放有画纸,画笔,各色颜料管,这些都是他此行自带的。来观赏先生作画的还有朱丙南单位的同事夏行赞,还有其邻居,正读中学的小杨,记得作画中途,一种颜料用完了,业余爱好画画的小杨便回家取了一管。

          先生作画的纸为道林纸,裁成29×30的方形。作画时,先用排笔蘸清水将画纸全部涂刷一遍,然后在这纸上作画。或许是画稿烂熟于心,或许是长期的技艺累积,只见点彩运笔,色彩经过精妙的组合,一幅画便跃然纸上,我请先生给我画了三幅画,写了一幅字。分别是:一幅猫画,一只猫,猫旁的一个食盘,盘中三枚樱桃,题词“阿迷不知其味”。一幅向日葵画。一幅小囡的画。一幅“人至察则无徒”字的条幅,条幅的署期为乙卯年二月十三日(公历1975年3月25日)。托先生“小囡”画的福气,二年后我便有了一个小女孩。这画便一直在我家的客厅的墙壁上挂着。

          作完画,由朱丙南的单位同事夏行赞宴请先生,宴席在夏行赞居住屋的厅堂,我有幸作陪。夏行赞请先生画的画中,有一幅猴画,于是先生说了这猴画,还说到了旧时某地的陋习“猴脑宴”。先生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回答我们的问话,于是我知道先生是山东人,是50年代中央美院的毕业生。

          作画后的第二天,先生便要离开毛坦厂。那年代山镇交通不便利,经打听,知道镇旁的利群厂当日有货车可顺便搭载先生,于是我们陪先生在公路旁等车,利群厂的车到了,我们目送韩美林先生上车,离开毛坦厂。

难得的一次相见
         
难得的一次相见

难得的一次相见

难得的一次相见

难得的一次相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