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K2是一大间房隔成二小间)三间小房,住到1973年父母买下这三间小屋,付费二百二十元。听父亲说,当时的规定,熊家的房产不允许賣,于是用了“大头租”的变通办法
: 就是合约租房20年,一次支付20年房租,20年后该房屋归租房人所有。
我在熊家大门楼度过了少年时光,大门楼旁边就是苏埠小学,1957年我读小学,我出大门楼到小学,散学回大门楼的家,1962年小学毕业,考入县城的六安二中,就此我离开养活我14年的母亲和家,离开我的居住地苏家埠镇。夏天在大淠塘沿乘凉,散学挎着篮子去野外拾柴伙,辅佐母亲做针线活,帮母亲烧饭,跟母亲到河里洗衣服,到粮站给母亲站队买米,同班六年的小学同学,学校操场的沙坑,教室前几株高大的青桐树,与学校相连的火神庙,班主任唐老师朱老师……这些都成了少年的回忆了。
我是1962年考入六安二中,住校六年。1962年至1965年在二中初中部学习,1966年至1968年在二中高中部学习,但高一学习期间,有了文化大革命,虽然有了高中毕业证书,但是我只读了一个学期的高中课。1968年我作为知青下放到独山区钱店公社戈冲大队西岔生产队。
初中毕业照

我下放的生产队
1970年12月我知青招工,被分配到”六安县医药公司“,六安县改市时改名为“六安市医院总公司”,我一直在这个单位工作。1970年我在单位的皖西路中西药经营部的西药柜组当营业员,1971年去安徽省新马桥五七干校学习财会,1972年至1978年在毛坦厂医药站工作六年,并在这期间结婚生子,1978年10月调回总公司财务股当会计和财务股负责人,1990年获安徽省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1999年我所在的医药总公司和六安的其他商业公司一样进行改制,总公司所属的四个公司和八个分公司成为一级法人脱离总公司,原总公司十几个科室人员由管理人员变为经营人员,开展药品批发业务,虽经努力,但成效一般,以至于经营十几年,每人每月只能工资300元,2014年原总公司最年轻的一位也最后退休了。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有记收入和支出日记账的习惯,我的工资收入历历在目:1970年我知青招工时月工资17.65元,83年36.54元,84年45.54元,85年70.71元,86年88.36元,87至88年90.34元,93年179.78元,94年239.78元,95年340.94元,1998年我的工资标准是企业17级付,标准月工资537元,但从1998年5月至我2008年退休,这11年来由于经营效益不好,只能每月领取工资300元,我2008年1月退休,月退休金937元,目前2964元。
在安徽省新马桥五七干校学财会

毛坦厂医药站全体成员

总公司计财股全体成员
人生冷暖我自知,像大多数入一样,我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人,我顺应着岁月的脉搏,遵守着时代的标准,悄无声息的走过来,我的下一个本命年是葵丑年,但愿我余生能度过第二个葵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