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安城池

(2020-02-03 04:10:57)
标签:

杂谈

         六安州志卷之五有城池篇,顾名思义是有关六安的城墙和护城河,现将原文的前一部分黏贴在这里。原文没有标点符号,我依据个人对原文的断句,并按照我的理解写出下面的白话文,因不熟悉古文,存在的错误,遗漏或画蛇添足在所难免,好在有原文在这里,麻烦清者自正。

           六安城池

          六安城池

         六安城池

          六安州的城墙原来是土质的。明朝初年州城的防务由指挥史王志负责。洪武十三年,即从1380年开始,以原土城墙为实体,在两面砌砖改造,就此六安的城墙由土质城墙变为砖质城墙。
          正德七年即1512年,河北霸州的刘六,刘七农民军包围六安州城达三昼夜,差一点攻陷六安。正德九年即1514年,知州李袞协同城防官刘芳,将当时城墙上不适用的设施拆除,然后新建了二十七座敵台建筑,用于军事瞭望和军事防御。
          此时,六安城墙高达近8米,周长3230米,城墙底部宽10米,顶部宽8米。东西两面的城墙合计长1300米,南北两面的城墙合计长1900米。为防御需要现在又在城墙上增设了以前没有的凹凸状矮墙垛1364处。
          这次修筑,从事城墙工程的人员,其百分之七十来自民众,百分之三十来自军人,负责戍守州城任务的人员,百分之七十是军人,百分之三十是从民众中招募而来。
          城墙前的护城河,水深4米多,河面宽22米,周长有7里之多。护城河从镇南门向东延伸到武定门吊桥,完工后护城河就可以蓄水。护城河从镇南门向西延伸到通济门,这段护城河的河槽有大片的石块,水面狭窄,河水容易干涸。 通济门至武定门这段护城河有一段引水渠,将淠河的水引入护城河。后来水渠周边大量建房堵塞了护城河的引水渠。
          六安州城有四道城门:东门朝京门,南门镇南门,西门通济门,北门武定门。城门外有月城,用以蔽障城门,城门上都有小楼。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知州邵惪久和副手邓向荣,在北门与西门之间新开了一处城门,名称是便储门即六安人口中的便门,开了此门后,方便了人们出行,方便了人们乘船渡河,有此便捷,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穿过便门去欣赏淠河的美景。
          隆庆五年即1571年,知州唐可封将便储门改为文昌门。万历七年即1579年,知州杨际会考虑到文昌门附近官府仓库的安全(文昌门东侧就是州府,内有仓库),随决定每日在下午申时即17点前关闭文昌门。1581年即万历九年,知州李懋桧想到文昌门是六安文运的象征,为了官府仑库每天定时关闭文昌门似有不妥。于是从加固仓库入手,将仓库加高后,将文昌门周边的荆棘悉数铲除,就此文昌门不再关闭了。六安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加上文昌门合计有五道城门。
          六安有水关二处,一处在州治的北边,一处在州治的南边,水关除办理关防事务外还负责安排船客们的住宿。六安有二十七处军人营房,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各有三间角楼,州城有四条马道。城墙上有八座炮台,每座炮台架设一门铜质的将军炮,合计有八门大炮。
          崇祯(原文为正字)八年即1635年,张献忠的军队在六安周边活动已达15年,崇祯十五年八月即1642年八月,张献忠军队用地雷攻陷六安城,城民惨遭杀戮,城楼悉数被烧,城墙大部分被毁坏。当年冬季安庐道副史张亮驻守六安。张亮命六安州通判罗杰负责城墙的修复,数年后城墙修复好,在外避难的民众才纷纷回到城内。而知州徐潘负责修复城门等相关设施,但是城墙上毁损的敵台却没有修复。
          到清朝了,六安知州刘克孔重新将城墙上毁损的敵台如数修好。康熙三十七年即1698年,知州王廷曾招集民工匠人,疏浚护城河,修理水闸。雍正六年即1728年,知州李懋仁又进行城墙的修建,但时间一长又逐渐倒塌。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知州金宏勋对城墙普遍进行修复。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知州谢其炳修补东门。嘉庆六年即1796年,州守福明修西门的毁坏部分。道光二年即1822年知州牛映奎修东门城墙29米,南门城墙120米,北门城墙50多米。
          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知州黄戊修西门城墙28米,次年1850年知州宋培之修北门城墙26米,东门城墙18米。咸丰八年即1858年,知州茅念劬修西门城墙32米。1860年知州姚德賓修西南方城墙29米。次年1861年 知州邹笥修西门北门城墙26米和城楼一间。1863年知州何家骢,候选道曾广翼修东城墙110米,北门城墙32米,西边城墙64米。1866年知州曹光汉修补城墙128米。1871年知州李蔚修筑城墙224米,修补291米,并将170米长的城墙加高二至三尺。东门,南门,北门处的房屋损坏,加以重新修建,西门房屋只是看起来老旧,经过维护已焕然一新。
          东门城外,有长达二里多的东门外大街,这里有官道通往庐州府,东门外大街商家云集,物品齐全。南门外同样有长达二里多的南门外大街,这里通往霍山县和英山县。西门外也有长达二里多的西门外大街,这里可以方便地去西山的诸乡镇。北门也一样,城门外有二里多长的北门外大街,这里可以与濠水相接,也可以直通京城和山陝诸省。
          淠河的水流经下游的正阳关汇入淮河。凡是来自河南的客货和两淮的引盐,如果由水路进入六安州,都是沿淠河逆水而至六安城的龙津渡口,通过北关,客货上岸。凡是当地的客货由水路去江西广东的,都要先到北关,在龙津渡口上船,顺水至正阳关----入淮河,入长江,然后到达江西广东。
          四个城外大街都设有栅栏,起护卫州城的作用,文昌门的外面少有居民和民居,因此没有形成城门外大街。文昌门西面的沙州有一庵叫护国庵,虽是庵,但关键时刻也能起堡垒作用,护卫州城。
         
           六安城池

   垣--城墙    指挥--古代官职    甃--砌    甓--砖    敵臺--城墙上防御和瞭望的建筑    丈--清朝一丈为3.2米    州治--当地的官府    濶--宽    袤--特指南北的长度    奇--以前没有的     垛--城墙上凹凸状矮墙    築--筑     濠--护城河    迤--延伸    倾--一字几义狭窄,倒塌     湮--堵塞    月城--城门外用以蔽障城门的小城     闢 --一字几义指开 ,摒除   通--交接   窝舖--住人的草棚    礟--炮    脩--修    櫓--瞭望楼此文指敵臺     鸠--招集    濬--浚    周循復--周指普遍,循復指恢复     關廂--城门外大街    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濠梁--濠水又名石梁河至临淮关入淮河     两淮- -淮河以南淮河以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记事
后一篇:六安南门广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