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评课稿
(2012-05-08 12:2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上周四,我听了吴剑霞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情怀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吴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本节课优点:
1.教师精心备课,重视课堂常规,使教学扎实有效。以学生唱拍手歌来开始本节课,然后问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哪一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让学生观察2012年的年历,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个人学不会的分小组讨论解决,充分体现了小组化学习的模式。在学生出现看月历的错误时,帮助学生指导怎样看月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吴老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看图填入信息,自己动手计算天数。从而引出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涂颜色、捏拳头、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能否提供2月天数为什么少的科学依据,或者故事?
2.能否将二月平改说成二月少或二月特殊,这样的说法更加科学。
3.能否让学生自己自主的探索一年的天数?然后引出平年和闰年。
4.判断正误,学生判断完,没有说明理由,可能导致有的孩子没真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