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容颜衰老的罪魁祸首有哪些

(2011-04-20 21:31:57)
标签:

健康

分类: 整形美容科普

    容颜的衰老与面颈部皮肤本身的老化、光损害、重力作用、外伤、皮下组织萎缩和面部肌肉的活动相关。

1、面颈部皮肤的衰老

    面颈部皮肤衰老的速度有明显的种族和个体差异,这与遗传和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其组织学变化为真皮层乳头变低,弹力纤维失去弹性而断裂,胶原纤维更新缓慢并出现变性,细胞间质透明质酸减少,真皮含水量减少,汗腺和皮脂腺萎缩。从而表现为皮肤变薄、干燥、失去弹性而松弛,并出现皱褶和老年色素斑。

    根据皮肤组织学变化程度和皱纹的深浅,可将皮肤衰老分为三度。轻度:面部肌肉活动时可见细而浅的皱纹,活动停止皱纹也随之消失。中度:面部静态时已能看到皱纹,但当牵拉和伸展皱纹两侧皮肤时,皱纹消失。重度:粗深的皱纹当牵拉两侧皮肤时也不消失,这时真皮层的弹力纤维已经完全断裂。中国人面部皮肤最早也最明显衰老的部位是上下睑、眼角和额部,而口周放射状细皱纹则是最迟出现的部位。

2、面颈部深层组织的衰老

    面部老化不仅与皮肤组织学改变有关,还与深部的肌肉、深筋膜、骨骼等组织改变有关。人体老化后骨质脱钙、骨吸收,骨性隆起吸收后降低或消失,肌肉张力下降,附着点下移,皮肤和深筋膜弹性下降而出现松垂,如颧大肌、颧小肌、上唇提肌等肌肉附着点下移引起鼻唇沟加深、颊部松垂。

    面上部的美学形态应是提肌与降肌间的肌力较为平衡,其唯一的提肌是额肌,降肌则有四对:降眉肌、睫上降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眶部。随年龄的增长,降肌的持续作用以及重力的影响改变了肌力间的平衡,以至出现眉下垂。为对抗下垂,出现额肌的过度活动而产生早期为动态、后期为持续性的额纹。由于眉内中2/3有致密的结缔组织与骨膜紧密相联,而外1/3缺乏上述的联结,并且额肌对眉的上提主要作用于眉内中2/3,眉下垂主要表现为眉外侧下垂。皱眉肌将额向内及向下牵拉,导致眉间纵行或斜行皱纹的出现。降眉间肌则导致鼻根部水平皱纹的出现。

    维持面中部软组织正常位置的关键结构是颧弓韧带。随年龄增加,颧弓韧带的维持力下降,颧部整层软组织下移使鼻唇沟加深。鼻唇沟逐渐加深的机理较复杂,与很多因素有关:皮肤本身缺乏弹力纤维、变薄,由于重力作用被拉长;颧弓韧带、咬肌皮韧带缺乏弹性、松弛,由于重力作用被拉长;鼻唇沟外上方与内下方组织结构的差别,外上方组织疏松,内下方组织致密;长期反复的表情肌运动,鼻唇沟充当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支点。在这些因素作用下,颧部皮肤和脂肪垫与SMAS层之间产生剪切应力,皮肤和脂肪垫向下相对位移堆积在鼻唇沟的外上方形成鼻唇沟嵴,鼻唇沟上下两种质地、结构相差较大的组织之间形成折痕,由此鼻唇沟加深。颈阔肌的松弛则导致鼻唇沟下方皮肤下垂及下颌缘和下颌角消失。

3、容颜衰老的表现

    在面部老年化过程中,眶周的衰老是最早出现的。有以下表现:⑴、眉部向外下移位,眉与睑裂之间距离减小,上睑皮肤相对增多;⑵、上睑皮肤松弛、弹性减退,造成皮肤绝对增多;⑶、内、外眦部眼轮匝肌起止点密集且多为腱性结构,皮肤受此牵拉而较固定,其余部分眼睑皮肤则移动性大。在重力作用下,两端固定中央松弛的眼睑皮肤和眼轮匝肌松弛下垂,形成“新月形颊型”;⑷、蒙古人种眼睑较为肥厚,老年化后眶隔松弛薄弱,眶隔脂肪向外疝出,上、下眼睑更显臃肿;⑸、由于下眼轮匝肌韧带的限制作用,下睑松弛组织向前下方突出,与颧部形成睑颧沟;⑹、眶周皮肤在眼轮匝肌收缩作用下形成放射状鱼尾纹。

     面部其它部位的衰老表现为:额部出现额纹并加深;鼻唇沟逐渐加深;腮腺及下颌部软组织向内下方移位;下颌脂肪堆积,颈阔肌松弛,颌颈角变钝。根据鼻唇沟明显程度,面中部衰老可分为三度:⑴、轻度,静态时未见明显鼻唇沟折痕及鼻唇沟嵴,微笑时可见轻微的折痕;⑵、中度,静态时可见明显的鼻唇沟折痕及鼻唇沟嵴,但鼻唇沟嵴不超过鼻唇沟;⑶、重度,静态时可见较深的鼻唇沟,鼻唇沟嵴向前下超过鼻唇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