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转载】韧虾虎的探索

(2014-05-14 22:02:48)
标签:

原生

原生缸

虾虎

韧虾虎

分类: 虾虎资料
资料来源:虾虎部落 blog.xuite.net

虾虎的最高殿堂是宿雾黄瓜虾虎,是由于此鱼曾经难寻,一旦捕获是很容易辨识的,牠们的确已在台湾溪流生根发展,尽管分布局限但有一定的族群存在。也了解到牠们的野采体色有红与不红两者的差异存在。


 http://s3/mw690/002gYfzbgy6ISu55aGm52&690


http://s8/mw690/002gYfzbgy6ISu50dOD87&690

虾虎之路说难不难,说容易却也挺累人的,不论如何也已经越过最高殿堂,再来则还有更深奥的探索,接下来的所谓探索是针对韧虾虎属Genus Lentipes的鱼种来说的;对大部分野采族来说,此属的鱼仍在梦幻之列,不知何处寻,不知有多少种?对学界来说也差不多,仍属桌下之物,尚未研究或尚未发表,在这样的空窗情况下,尽管我们知道有韧虾虎,也有些图可搜寻得到,在无正式描述数据可循,难分辨也难确定出种类来,说深层探索不如说是虚无飘渺毫无头绪。

 

韧虾虎的座落栖息处可以说是多样的,平缓濑区与急流碎石砾堆都曾发现,但是牠们仍然对小瀑布下方最为偏爱;不论河川下游的鱼虾是否热闹,在中游及上游都曾有其踪迹,最喜爱的落脚处是在有天然障蔽之上游处开始。

http://s11/mw690/002gYfzbgy6ISuaSVBg9a&690

http://s11/mw690/002gYfzbgy6ISuaZ9Oica&690

http://s11/mw690/002gYfzbgy6ISub4BhE2a&690

这种地形正式韧虾虎最爱之所


http://s1/mw690/002gYfzbgy6ISug4vsY20&690

http://s5/mw690/002gYfzbgy6ISufY50M14&690

野采到的韧虾虎,体灰色约略透明,灰色系的韧虾虎有别于黄色系的黄瓜虾虎,如果见到蓝色肚子就更加确定且是公鱼

 

韧虾虎属中的韧虾虎(Lentipes armatus)是最有数据可查的,比较能确定的一种,尽管牠们的公母鱼差异颇大却能在兰屿寻获的韧虾虎中,从相似的白斑块来确定。

 

 

http://s11/mw690/002gYfzbgy6ISupIoemca&690

http://s6/mw690/002gYfzbgy6ISupOLgF85&690

(头型、体色差别很大,额头上的斑驳与背上白斑位置雷同可见应是同一物种)


http://s5/mw690/002gYfzbgy6ISutT0hK24&690

http://s16/mw690/002gYfzbgy6ISuu018raf&690

 

母鱼则是得找找看;如果说红眼及鳍外缘黑边是公鱼的特征,这是依循牛屎鲫的规则,按环带黄瓜与乔氏黄瓜的长相,即使是母鱼,唇缘、背鳍应该也会红,但是不那么红且背鳍不一定有黑边。那么下三只的图,这些是不是就是母鱼呢?


http://s11/mw690/002gYfzbgy6ISuxMH8u0a&690

http://s6/mw690/002gYfzbgy6ISuxRxel25&690

http://s12/mw690/002gYfzbgy6ISuxWshd9b&690

用别的生物雌雄规则来推断另一物种,其实是很不周延的作法,不过,在无法用科学方法验知的情况下也只好这样。说起母鱼,就连韧鰕虎的母鱼仍然是一头雾水,就目前的认知的母鱼之中,仍然会有体纹变化差异的状况存在,何地、何时才是何种体斑的表现?


http://s13/mw690/002gYfzbgy6ISuBVEyU5c&690

http://s14/mw690/002gYfzbgy6ISuC0MBT0d&690

尽管这些母鱼的体斑呈现差异问题不大,辨识上仍能明确的知道是韧鰕虎母鱼,对于公母鱼在头型与体色上的差异倒是蛮有趣的,我试着列出公母鱼的大头来比较:

 

 

http://s14/mw690/002gYfzbgy6ISuFYlHv4d&690

http://s4/mw690/002gYfzbgy6ISuG3jRVa3&690

http://s4/mw690/002gYfzbgy6ISuG9sJB93&690

http://s3/mw690/002gYfzbgy6ISuGewSe92&690

公母体色差别大已不足为奇,许多物种都是如此,但是两者头型一个较高似圆筒,一个则宽扁,事实上,作为公母鱼来说相形甚远的虾虎”大有虎在”,然而,即便是认为已知的韧鰕虎公鱼,近期的野采却也发现对其的认知有渐行渐远,愈来愈模糊的情形,也愈迷茫了,以前对牠的熟悉是在第二背鳍有一眼点、肚子蓝色且有三条线,也许退色后肚子不蓝,三条线会全隐去或仅剩几条;至于在第二背鳍有2个眼点算是吗?体斑虽然不是很好的判断依据,但是在发现如母鱼般有白斑并呈透明状的族群,难免会问这是韧鰕虎是吗?身型较短胖的?体色呈深褐色的,甚至尾端会变红的,是同种吗?是地区型差异吗?

 


N01.第二背鳍1

http://s16/mw690/002gYfzbgy6ISuKw91J2f&690


N02.第二背鳍2

http://s3/mw690/002gYfzbgy6ISuO2Soq92&690

N03.第二背鳍3

http://s8/mw690/002gYfzbgy6ISuTnbmL27&690

NO4.第二背鳍正常1点,怎么连吻端也蓝!

http://s15/mw690/002gYfzbgy6ISuW8Ekmae&690

 

NO5.如果不是第二背鳍有1点,我应该会当牠是母鱼。

http://s14/mw690/002gYfzbgy6ISuZpoct2d&690

NO6.肚子一点点蓝,整只如铁锈般的深褐色。

http://s6/mw690/002gYfzbgy6ISv2TfrT05&690

NO7.身形略短,和熟知的蓝肚公鱼一样在肚子有三条线和第二背鳍上有1

http://s1/mw690/002gYfzbgy6ISv5J8KQ00&690

以上七只似韧鰕虎,除了NO1体型较大之外其余六只体型相当,但仍无法排除是个体因环境造成情绪因素所影响的变化,除了NO7连身型都不一样之外,其他倒是”走钟”不算太大。

 

接下来还有一只因颜色差异很大,肚子蓝色变成白色,如果用NO3来改,腹部漆成前白后红,褐色部位改成红色,又因褐色稍微浮出而隔成两个红色带,那样就成了下图模样。  


http://s15/mw690/002gYfzbgy6ISv8Z4po6e&690

http://s14/mw690/002gYfzbgy6ISva2HvL8d&690

http://s1/mw690/002gYfzbgy6ISvabJ6g20&690

事实上,从上(右图)看来,牠要是红色退了之后是有机会长成像NO3,白肚渐换成蓝肚,红色又凝结成褐色,第二背鳍那点比较大点,会不会在红色消逝后随之分裂成3点,那就真的和NO3一样了,离蓝肚韧鰕虎又更近了。

如果牠依然是蓝肚韧鰕虎,为何会变红呢?红比较好看!其他的韧鰕虎为何不变红呢?应该这么说才对;或者牠真如其他前辈所言,异种!白腹韧鰕虎OR红腰双带韧鰕虎?

 

 

演化,从另一角度来说是时空环境对生物的挤压,逼迫他们形成适合的型态与习型,不同的时空、不一样的环境对同种生物所造成的影响,再加上物种迁移的因素,演化前后的差异,同时存在或去芜存菁的交杂因素等等,造成我们今日以肉眼难辨的困扰!不过,我们的焦点不在研究,只是观察者或说是野采者,还有人说是鱼夫,那也是可以啦!在我的眼中,牠们就是不同的台湾原生物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