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材分析

(2017-03-22 16:47:3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李玲玲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用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元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本单元教材分析:  

1、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的活动中实现的。教材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公式,这样表示即简洁明了,又抽象概括。比如,教材中的“青蛙儿歌”情境,通过儿童熟悉的儿歌形式,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即一只青蛙一张嘴,N只青蛙N张嘴。  

2、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方程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学习它的第一步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情境,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等式的共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方程的概念。教材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  

3、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教材对解方程的方法的引入与原来的教材不同,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教材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等的质量,天平依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中结合“姐弟集邮”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段,都关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需要大量的经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字母表示数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教师的要求不要过高,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还将逐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并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的学习知识,要注意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要任意的抬高教学的难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一课时  字母表示数

首案编写:李玲玲

教学内容:字母表示数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定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情境学习,引导学生探索、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法学法:归纳发现法、列举法、画图法

教学准备:视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谁能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动物?大家一起说。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做数青蛙,请大 家和老师有节奏地这样说,好停下来,照这样下去能数完吗?永远也数不完,你们是怎么快速数出来的?既然青蛙数也数不完,我们请字母来帮忙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在刚才的游戏中,如果用字母a来表示青蛙,你想怎么去表示青蛙的腿数呢? 请你写在练习本上,和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思路:  

在刚才的巡视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a只青蛙a条腿/a只青蛙b条腿/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我们再接着数青蛙好不好,青蛙还可以数什么呢?  

青蛙还有眼睛,嘴,我们还可以数这些。  

2.好,我们把它们都编入儿歌里,一只青蛙一张嘴, 二只眼睛四条腿。你还能接着说吗?看来有的同学找到规律了,有的同学说的很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儿歌,好不好?请小组内完成活动卡上的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青蛙的嘴数,眼睛数和腿数和青蛙只数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吗?好,现在开始活动。  

3.教师观察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作品。  

4.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老师知道了很多表示方法,可以列举数字找到规律,也可以直观地画图表示,在这些方法中,有没有一种既简明又能概括规律的一种方法呢?  

对,用字母表示,可以用n表示,n只青蛙n张嘴, n×2只眼睛n×4条腿。也可以用ax。  

这里的n表示什么呢?可以表示包括1的任何自然数。  

用字母表示数的最早发现者叫做韦达,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数学家。  

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5.教师举例,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淘气的妈妈比他的年龄大26岁,今年淘气的年龄为10岁,你知道他妈妈的年龄吗?  

明年呢? 这么说他们的什么不变?对,如果淘气的年龄用n表示,那么他妈妈的年龄有多大呢?谁还能列举其他生活中用到字母的例子呢?  

四、巩固练习,升华课堂。  

现在我们来做一些习题练习一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开普勒有一句名言,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可以用n表示,n只青蛙n张嘴, n×2只眼睛n×4条腿。也可以用ax。  

这里的n表示什么呢?可以表示包括1的任何自然数。

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课后的思考。课堂上学生寓教于乐,学习生活化,体现了学习的本质。但是,课堂上的集体呼应会造成一种人人都懂的假象。所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每节课确确实实要留有让学生独立作业的时间。如果一节课没有让学生静悄悄地完成作业的时间,这节课的实效性值得怀疑。毕竟数学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训练,或许精讲多练是我们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华,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第二课时  等量关系

首案编写  李玲玲

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功能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跷跷板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反复体验感知找出等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法: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发现等量关系,并能用语言和算式来表述,并在反复体会和深入探究中多角度理解等量关系。

学法: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体会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喜欢玩跷跷板吗?如果老师和你们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公平的玩,你想选择谁?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等量关系

探究活动(一)

课件分别出示:一只鹅和一只鸭玩跷跷板、一只鹅和两只鸭玩跷跷板、一只鹅和三只鸭玩跷跷板。

生分别说出三幅图的数量关系,引导生用“大于”、“小于”分别表示跷跷板的不平衡。

一只鹅和两只鸭、一只鸡玩跷跷板。

生:天平平衡,说明1只鹅的质量等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师板书: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同时引导生明确等式两边可以调换,即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1只鹅的质量。

师:像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称之为等量关系(板书)。

2、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

①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数量关系,老师邀请了篮球运动员姚明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等量关系,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对呀,他的身高是226厘米。笑笑和妹妹跟姚明比了一下身高。(出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关系)

②出示信息:姚明的身高是妹妹的2倍。笑笑的身高比妹妹多20厘米。

③理解题目所给信息,分别体现的是谁和谁的身高关系。

活动一:姚明的身高是妹妹的2倍。

合作要求:同桌互相合作,借助图中所给信息,运用画图或写等量关系的形式来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身高的关系。展示汇报:

1:画图展示。

(请生评价画图的好处)

2:式子展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了不同的方式(画图、文字的形式)来表示同一个等量关系。同时从同一个等量关系列出了两个不同的式子。

活动二:笑笑的身高比妹妹多20厘米。

展示汇报:

1:画图展示。

2:式子展示。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3、多角度认识等量关系

淘气写出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你认为成立吗?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生: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三、寻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找一找并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

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1只鹅的质量。

教学反思:本课中的天平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进而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等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部分学生对等量关系还没理解清楚,以致于学生不知道怎么找等量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