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2017-02-15 11:04: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 |
《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李芳芳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教学目标: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歌手大赛
答:5号是冠军,比9号高0.38分。
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数点对齐;计算中末位对齐相加的现象屡有发生。
2、数位对齐;尤其是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加减,往往错位相加。
3、进退位。这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减法性质:a-b-c=a-(b+ 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再买单。例如6-(2.15+ 0.85+ 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例6-2.15-0.85-2.05。于是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他人的算法。计算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不同算法。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归纳、提升,而且对于有一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发现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应该在全体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算法优化的过程后,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