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行为问题之——过度理毛行为
人类的拉扯头发或者是拔毛发癖被当前医学界认定为是一种强迫症(OCD),这种现象以前被归类为行为控制失调。新的定义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并确定成因,并在猫科动物身上采取同样的治疗手法。人类和猫咪所犯上的强迫性拉扯毛发的结果都一样,引起秃发(秃毛)。这种症状可能轻微到难以辨别,或者严重到患者必须戴上假发(当然指人)。
初发症状
您或许在猫咪焦虑、压力、优柔寡断的时候看到他们为自己整理毛发,人类也会出现同样的行为。人们在公交车上为了打发时间缓解压力会而忙于整理自己的头发,在您驻足于红绿灯时您不妨留意下您的周围。在车上,紧临您座位的那位盯着反光镜整理他的头发或者抠他的牙齿。这些抵触行为被称为位移性行为,因为当人类或者猫咪在两个对立目标或者对立驱动下,都将以第三个表面上看似毫无相关的行为僻如整理毛发去替代。
现在让我们描绘下一位慢性并伴有焦虑的强迫症患者的情景吧。在这个场景里,自己整理发毛替代行为将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发生,直至达到成为习惯并在脱离特定的促发环境时也同样发生。这也意味着即使当猫咪(或者人类)抵触已经减缓,他们仍然整理自己的毛发达到过度整理毛发。这时候,发毛,有的时候是皮肤、指甲被舔、被咬、被破坏,被剥落,暴露出脱毛和破坏的标记(一眼就能看出)。猫咪过度理毛的区域通常腹部和四肢内侧。
在这个阶段,症状被诊断为强迫症。有时候可能会留下轻度肤伤,但多半不会发生。咬过的指甲会变短并掉落。
强迫症的形成有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两种,这种病症在东方血统的猫咪身上更为普遍,可能的原因是他们特别容易引起紧张。对于那些养育不当或者受到虐待的猫咪,这种症状更为突出。
排除疗法
医疗上很容易将心理性秃毛与其他诊状混淆起来,在确诊前必须被排除如下症状:
皮肤寄生虫(螨虫、跳蚤)可能会引起过度刺激而导致过度理毛行为。尽管其诊状与心理性秃毛症极为相似,表现极其典型,寄生物很容易被检查出,但在某些病例中还是容易引发混淆,除非进行仔细的检查。可能有必要做皮肤刮检。(注:此处作者引用了Nicholas
Dodman博士所著“Psychogenic Alopecia in Cats”一文中的相关语句,其原文表述为Skin
scrapings may be needed。本文作者以为该句可理解为两层意思,1)皮屑可用助于检测出皮肤寄生虫
2)皮肤刮检是有必要的
对于皮肤刮检,临床上经常用于皮肤病检测,方法为用刀刮擦皮肤直至皮肤出血,搜集刮擦所获得的样本进行显微镜目测及样本培养试验。这是目前流行的皮肤深度感染的检测手段)。由于作者本人才疏学浅,若对此注解有任何异议,请务必留下评论,以便作者修正。对于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作者仅代表个人及所有喜欢并关爱猫咪的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皮肤真菌感染。有必要做皮肤刮检及真菌培养以确诊。如果是心理性秃毛,则通常会发现折断的毛发及毛尖处的毛发,而非整根的带毛根的毛发。
通过激素疗法可以用于排除心理性秃毛症。(意即当激素疗法起效,则说明非心理性秃毛症。在临床上,激素疗法常用于皮肤真菌感染。)
过敏会产生类似的秃毛现象,应谨慎考虑。有时候过敏引起的红肿会让猫咪抓狂而过度理毛,从而致使两种症状交织在一起。谨记一个规则,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以用来帮助确认过敏症,而非强迫症。
临床诊状
(1)一只在因被过度爱护而处在紧张环境下的焦虑的神经质的猫咪。
(2)腹部及四脚内侧脱毛。
(3)通常无外部皮肤损伤,无体外寄生虫,化验结果均无异常问题,通过皮质类固醇治疗宣告失效。
(4)猫咪的主人陈述可能是猫咪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而引起过度理毛行为。家里有其他的猫咪、猫咪被迫忍受其主人的过度疼爱、室外的猫咪、野生动物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忧伤(通常发生在猫咪与主人间,也会发生在猫咪与猫咪间,以及猫咪与其他动物间,有报道显示,因主人替换一块猫咪从小到大使用的破旧的毯子同样有可能引发猫咪的不安,直到出现强迫性理毛行为。)
治疗
尽可能地消除环境带来的压力。隔离长期不合的猫咪,当他们出现友善迹象的前提下再逐步尝试放在一起。新成员笼养一段时间。用浇花器将室外的动物驱离窗台及花园(仅在因室外动物引起猫咪压力时使用,请不要因此而伤害室外的动物朋友们)。
使用鼓励及奖赏的办法使猫咪变得独立,从而摆脱焦虑。
丰富猫咪的环璄,给予运动玩具、拼图食品、爬架、视野开阔的房间、窗台喂鸟器、鱼缸、宠物鼠……以及更多的有质量的与主人一起玩耍的时间。
结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旨在稳定情绪、降低焦虑、减少强迫行为。最有用的药物有如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这些药物通常需要3至6周的疗程才能起效,可能需要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并通常需要长达至少一年的治疗时间。如果剂量准确,副作用极小,且副作用时间短暂。常见副作用有嗜睡、食欲下降、增加忧虑(反作用,这个有点抓狂)。
上述药物并非对所有患有心理性秃毛症的猫咪能起效,如果上述药物失效,那么可以尝试使用丁螺环酮(布斯帕)。至少需要观察两周的时间才能确定丁螺环酮是否起效(意即需要连续两周左右用药时间才能判断该药物是否对患病猫咪起效)。丁螺环酮的副作用罕见,常见副作用有性格变得活跃(曾有用药后连续玩纸球30-40分钟的纪录,这个纪录远远超越了猫咪耐力的极限),偶有在过去友好相处的猫咪间引发争吵等侵犯性事件的报道。
分享猫道,让陪伴在您身边的猫咪能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我们凯慈宠猫园共同的心愿。欢迎访问我们的博客空间,欢迎访问我们的淘宝网店(http://shop33817908.taobao.com/), 也欢迎至电15000397527
或者通过E-mail:welfere@gmail.com与我们取得联系,更欢迎您的爱咪入住我们的宠猫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