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普通话培训第二期材料

(2013-04-23 20:54:30)
分类: 城乡交流

教师普通话培训第二期材料

——教师常用语言指导

大家知道,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号召并要求全体师生坚持讲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今天呢,我们就针对咱们老师在工作中的常用语言,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学习。

我们把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朗读的学习训练,第二板块是教师课堂常用语言训练,第三板块是课堂外的语言训练,由任萍萍老师与大家共同分享。

那么下面呢,我们先进行朗读方面的学习。

朗读篇

朗读是我们每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有教学手段,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几本技能。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外部技巧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先针对这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练习:

重音

重音是指语句而言。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朗诵而言,“重音”的作用很大,它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突出,逻辑关系更严密,感情色彩更鲜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朗诵时,容易出现强调了重音但又忽略了其他的情况。所谓轻重是在比较中得出的,在重音的地方要加强突出,但也不能把其他地方弱化。

重音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现在我们分开来学习。

逻辑重音:指为了突出句子中的某种特殊含义而把某个词加以重读就叫逻辑重音。它是点明语义,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揭示主题和内涵的有力手段。它没有固定位置,要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

例: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确定重音。

我会写诗。(谁会写诗?)

我会写诗。(你会不会写诗?)

我会写诗。(你是会写诗呢还是会唱歌?)

我会写诗。(你会写诗呢还是会写散文)

短短的四个字,因为问题不同,所以重音的位置也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逻辑重音的规律:

对比观念的词要重读。

如:《狼和小样》中一句话

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对应句中的对应词重读

如: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的送来了春天。

比喻句中的比喻词重读

如:姑娘像花儿一样美丽。

并列对比句重读

如:花堆成山,人汇成海。

歇后语的后半句结论部分重读。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动词、副词、代词、数词重读。

如: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觉得我应该做的事太多了!

这主意谁出的呢?

就是多给我十万块,我也不干。

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爱憎的情感的手法,这种重音要在逻辑重音的基础上确定,不能乱用。感情重音几乎是字字重读,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这是张吃人的卖身契(qi)啊!

太可恨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如何表现重音。

重音轻读。(轻处理)

你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强处理(增强音量音势)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拖腔重读。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夸张的读法。

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要把它顶住。

利用颤音、气音等

我觉得太可怕了(颤音)

快走!有危险!

速度的突变

大家等了好久都没见他来(低),突然(突快),他出现在门口,我们一下子(突慢)愣住了。

停连

指的是停顿和连接。它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1、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和结果;2、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需要,并可以显示语句的脉络;3.适当的停连还可以控制语速,调整语句的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4.适当的停连可让听者进行及时的思考、消化、回味,从而更清楚的理解文意。

试用不同的停顿来体会不同的语意: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

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

(三)语气

1.语气的概念。

语气是指口语中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它能表现出说话者和朗读者的感情色彩。

语气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可以分为四种:

1)平直调

表现庄重、严肃,用于一般陈述时,语气大都平直舒缓。

例: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海滨仲夏夜》

2)高升调

表示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一般用于心情激动时,语气大都由低到高,句尾语势上升。

例:——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海燕》)

3)降抑调

表示肯定、坚信、赞叹、祝愿、心情沉重时一般用降抑调,语气大都由高到低,句尾语势渐降。

例: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和时间赛跑》)

4  曲折调

表示讽刺、怀疑、双关等语气。一般是在心情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用曲折调。曲折调有时先升后降,有时先降再升,呈波浪形。

例:  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的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启示的启示》

语调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四)节奏

节奏是朗读过程中语言的快慢变化,它也是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时如果没有语速的变化或变化不大,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和感情的抒发。语速是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决定的。

1.节奏的种类:

(1)一般说来,凡是在急促、紧张的地方,或在兴奋、激动、愤怒、惊慌的情绪下,语速要快一些。

:

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

(2)凡是在庄重、严肃、一般性陈述的地方,或在平静、悲哀、思念的情绪下,语速要稍慢一些。

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2.节奏的变化

可记住这样的口诀

(1)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2)欲慢先快, 欲快先慢。

(2)欲重先轻, 欲轻先重。

 

下面我们就各种体裁的文章分别进行练习:

寓言的练习

基本要求:

要有对象感:朗读时要有和听众交流的强烈愿望,让听众爱听。

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做适度的夸张和渲染。朗读寓言时越是夸张生动,寓言的道理才越有说服力,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把寓言中的人物表演的生动、适度。

我们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体会他们的心理,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要把深刻的寓意充分完全的表现出来。

在寓言中揭示其寓意或者阐明道理的话要严肃郑重,实实在在的阐述,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练习:《跳蚤》

从前,有个大跳蚤,不知怎么跑到了黄牛的鼻子尖上。它轻轻地抖动了一下后腿,又用前腿擦了擦嘴唇,然后郑重的宣布:

“我确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大的动物了!”

正巧一只小蜜蜂从它身边飞过,连忙说:“哟!我的小乖乖,你也不看看,你是站在什么地方?”

“嗯?嗯…….嗯!”从我这个方面看,这是一座高山呐!”

人越是无知,越是自命不凡。

朗读提示:

跳蚤的话要略带夸张,突出重音,“在这个世界上”要放慢速度,表示跳蚤的傲慢。三个“嗯”的潜台词是“你说什么”“我看看”“哦,我知道了”从而产生预期的变化。小蜜蜂应该是善良、可爱、亲切的。最后的结束语要与前面有个停顿,然后郑重其事的读出来。

 

散文的朗读练习。

基本要求:

搞清立意,理清线索。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然后抓住主线,确定朗诵的基调,朗诵时要层次分明。

叙述要交代清楚。对于文章中的景、事、人,一定要建立鲜明的内心形象,只有这样朗诵时才能更加生动鲜活。

人物处理要写意话。散文的朗读中,人物的语言不必像寓言当中刻意描画,而要以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为重点,重在“表心”。

语言要清新优美。朗读时要亲切细腻,娓娓道来,切不可用粗声大嗓。

练习: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诗歌的朗诵:

基本技巧:

确定基调。在了解创作背景和主题的基础上,确定朗诵基调,并注意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节奏、韵律。

诗歌,尤其是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韵律,因此我们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自然鲜明,根据内容及意境来确定字句的轻重及节奏。

练习: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朗读提示: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它的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柔美哀伤的基调,将那种整齐中的参差之美、音乐之美表现出来。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朗读技巧标记符号

1、停连

“│” 一般停顿

“║” 句群停顿

连起来读(忽略标点)

  2、重音

. 轻读
  
重读

   ....连续轻读

   。。。。连续重读

“───”尾音拉长

  “──”两头低,中间高
  
“○─○”两头重,中间轻

3、节奏(语速)

“※”
  
“⊙”

4 、语调

平调
  
“↑”升调
  
“↓”降调

“↗”曲调

“↘”曲调

渐强

  渐弱

5、特殊技巧

颤音

“▽” 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因为时间的关系呢,关于朗读方面的练习我们就到这儿,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利用亲切生动的语言开展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们有请李申霞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路”,愿我们今天的培训成为一块敲门砖,让每位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规范的普通话、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开启每位学生的心灵之窗,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多多练习,就能达到熟能生巧,从而让语言的美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而是在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留香!

   谢谢大家,今天的普通话培训——教师常用语言指导到此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