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书匠胡适教子为何也头痛

(2013-11-28 09:01:57)
标签:

教书匠

教子

胡适

头痛

文化

分类: 人文情怀

/吴荣

作为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的胡适当年极力呼吁婚恋自由,但是,面对早年母亲冯顺弟帮胡适订下的娃娃亲,他在矛盾中选择了顺从母意。胡适早年丧父,母亲冯顺弟一人辛苦承受家庭压力把他带大,自知不能辜负母亲的愿望,胡适在1917年留美归国不久便与结婚对象江冬秀成亲,以了却母亲多年心底的一桩大事。

两年后,胡适的大儿子出世了,此时离胡适母丧仅仅四个月,据说大儿子取名胡祖望有光宗耀祖的意思。1920年大女儿胡素斐诞生,五年后却不幸早夭。1921年二儿子也来了,为了表示对恩师杜威的深切感情,胡适决定为二儿子取名胡思杜。

身为人父,胡适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先看胡适在1929826日写给大儿子胡祖望的一封信,摘抄一部分如下。

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

自己能照应自己,服侍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的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的好,是你自己的负责任;做的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自己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你现在要和几百人同学了, 不能不想想怎么样才可以同别人合得来好。人和人相处,这是合群的生活。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害别人的事;你要爱护自己,但不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须要尽力帮助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如帮人作弊,帮人犯规则,都是帮人作坏事,千万不可做。

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使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你不是笨人,功课应该做得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的很,你若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儿子,你不在家中,我们时时想念你。你自己要保重身体。你是徽州人,要记得“徽州朝奉,自己保重”。

你要记得下面的几件事:

......

      

儿子,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不会忘记你。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爸爸

                                                               十八年八月廿六夜

独立、合群、用功”这些标准倘若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他真的不愧为好孩子,这对孩子亦是利于成长的。只不过胡适有些拔苗助长,当年的胡祖望才10岁,要一个幼小的孩子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甚是残酷。缺少身边父爱母爱的呵护与陪同,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健康成长,会活泼快乐。入学一年后,胡祖望的学习成绩报告出来了,有八个是得到“4”,大概当时每科的成绩满分是“10”,胡适便在信中写到“你不觉得可耻吗?”、“你在学校干的什么事?”、“你不必去国外丢我的脸了”、“你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我们”。胡祖望的学习成绩难道全要怪他自己不争气么,并非如此简单,胡适跟江冬秀责无旁贷。即使胡适所要求儿子的三点都是他切身体悟,可以说那是过去胡适的一个影子,而过分强调学习忽视培养亲子感情,叫胡祖望何来动力,他不叛逆就已经很好了。

相反地,胡适的二儿子就大为叛逆了。首先胡思杜天性好动,喜交朋友,所以不爱读书;其次,同对待大儿子胡祖望一样,胡适夫妇都不懂与二儿子培养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胡适家长式的硬邦邦的教育方法实为简单笨拙,而江冬秀又无耐心教导自己的儿子,经常打牌而不重视把时间与精力放到儿子身上。胡适晚年曾对身边的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胡适得出这番心得,恐怕跟江冬秀教导儿子的无耐心脱离不了干系,如果说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没有爱情而能圆了母亲冯顺弟的心愿还可以屈从,那么江冬秀无心教子致使二儿子放荡不羁,胡适就确实该后悔了。有“一代才女”之称兼中国第一位女教授的陈衡哲女士曾在一本小册子写到“倘若连孩子洗澡这样的事情,都要让爸爸放下手中的书,跑去连哄带劝,那么做父亲的也就太累了,做母亲的也就太不称职了。”其实陈衡哲这句话亦是对好友胡适的家庭感慨而发,可见小脚夫人江冬秀难以成为称职的母亲。

抗日期间,1939年胡祖望奔赴美国的亦是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就读,而胡思杜跟着母亲到上海避难,此刻胡适做了中华民国的驻美大使已有一个年头。帮助照看二儿子的竹姓朋友在1940年11月9日写信给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为了避免胡思杜重蹈自己当年在上海的堕落的覆辙,胡适于次年安排胡思杜到美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虽然胡适做了驻美大使,但他自律清廉,能为政府省一分钱便省一分,绝不滥用公款,甚至把一些省下的补助费用还于国民政府,然而另一边却不得不为自己两个儿子到美学习的学费犯愁了。于是胡适“拼了老命”来赚钱,又是写文又是演讲来筹款,这点胡适作为父亲是绝对称职。不过二儿子胡思杜到了美国之后并未能改良,脱离了上海亦染上美国的吃喝恶习而被学校驱赶,除了胡思杜本性难改的缘故,胡适也该好好反思一番。

对比二儿子,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在美国求学的进步对胡适可算一大安慰。1940年胡适写给江冬秀的一封信提到“今天有好消息报告你。祖望第一学期的功课不好,这一学期颇能用功,居然考得不坏,今天送来成绩单,共有七门课,四门过七十五分,三门及格,总算比上半年好多了。”同年胡适又写到“大儿子今年颇能用功了,功课有进步,我颇高兴。”当初胡祖望初到美国,江冬秀写了封信斥骂他,胡适并没有将此信递给儿子看,他写了封回信给江冬秀说“你对儿子总是责怪,这是错的。我现在老了,稍稍明白了,所以劝你以后不要总是骂他。你想想看,谁爱读这种责怪的信?所以我把你信上关于他的朋友李君的事告诉他了,原信留在我这里。我和你两个人都对不住两个儿子。现在回想,真想补报,只怕来不及了。以后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都应该把儿子看作朋友。他们都大了,不是骂得好的了。你想想看,我这话对不对?高梦旦先生待他的儿女真像朋友一样。我现在想起来真觉得惭愧。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你把这最后几段话给小三(胡思杜,胡思杜当时还在上海)看看!”

胡适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寄语胡祖望“你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因为胡适反对封建传统的愚孝,亦是他宣扬个性解放的体现,这句话对当时保守思想的中国养育观乃是一大震荡。然而,即便胡适跳出了传统的孝顺观念,他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很明显又急切的,甚至可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大儿子胡祖望十岁便被推到学校留宿,并被胡适夫妇认为是利于培养“独立、合群、用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无形中却衬出胡适夫妇的懒惰育子思想,二儿子的放荡不羁重点体现的不是胡思杜的秉性顽劣,恰是折射江冬秀的缺乏耐心教导与胡适忙碌中忽略儿子的成长。胡适夫妇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成才,这点天经地义,不过像胡适那套一味要求强调孩子怎样做人做事的标准,对年少的孩子来说是严格苛刻的,不注重培养拉近亲子关系的教育亦难以成功。胡适欠缺高梦旦先生待他的儿女如朋友的那种温馨方式,当唠叨斥责成为胡适夫妇教训儿子的一种常态时,简单粗暴的教育往往带来负面效应。但是胡适作为父亲是爱儿子的,只是当初方式不合适,何况身边是一位爱打麻将、无耐心教子、教子无方的夫人江冬秀女士,当爹的胡适当然也头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