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大师”的教师节尴尬了谁

(2013-09-10 06:57:02)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视角

/吴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该是教师们喜庆的日子,但是,当送礼风气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教师们同样又得面对舆论的质疑。需要提出一点的是,教师们在这天收取同学们赠予的礼品其实不必大惊小怪,那是同学们的一点心意,表达对老师尊敬的一种方式,相信很多学生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上一点对老师的表示,而影响恶劣的送礼只是极少数。

 

送礼的风气只是小问题,只要合理引导也易于纠正,可有一个大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社会,为何教育界如今难以出大师?谦称自己“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主张思想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提倡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有“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等等民国大师,他们的存在点缀了民国时代的辉煌,也培养出许多顶尖一流的学生,譬如胡适的学生傅斯年、顾颉刚、唐德刚,梁启超的学生蒋百里、徐志摩、蔡锷,陈寅恪的学生季羡林、蒋天枢、王永兴。这些大师们终究免不了奔赴黄泉的命运,他们走后的21世纪人们开始反思,怎么现在教育界不能再出出类拔萃的大师?

 

大师的荣誉称号不是轻易能够给予,“大师”不仅要求学术精湛、而且人格伟大。现代教育仍需大师的真正原因,在于优秀的老师能够在学生求学路上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以及以身作则为人处世的引导。他们给学生的不会单是课堂上死板的知识,相反在基本功课辅导的基础上,更多地在人文领域启蒙学生。授人以鱼不是他们教育的目的,授人以渔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大师们教出来的学生的质量绝不庸俗,在人才决定未来、教育决定国运的规律中,任何时代都需要大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幻想重新回到那个大师林立的时代,现实却叫人无能为力。于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常常念叨起西南联大那个岁月,叹息缺了大师的时代。细想历史的车轮已经前进了,我们的精神层面始终留恋在抗日时代那个破落的校园里,到底是我们过于怀古还是现世衰退,这是不难回答的问题。

 

试看现在的教育界,大师没有还好说,但起码应该做好一个教师。而当出现校长诱奸幼女、老师强奸女生这样的负面新闻不断发生的时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宣言完全受到糟蹋,不禁哀叹:大师不出、反出大色狼。人民教师为学生,这本该是他们的责任义务,但性侵自己学生的教师却兽性大发触犯法律,还有什么脸面谈教书育人。不仅误人子弟,还几乎毁了人家的美好未来。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轻易犯了人性的弱点,按照一般道理他们是知书达理,严谨自律,勤奋教学的光明使者,不曾料到给学生带来却是莫大的黑暗。不管来自外因社会的负面影响,亦或内因的把持不住,怎么的说辞都推脱不了强奸的犯罪定刑。

 

没有大师的时代,却出现了大色狼,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教育界的价值观出现负面追求的一种表现而已。在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与物流横流的社会观影响下,也许教师们更关心学生成绩优秀指标的完成,更热衷于自己职位的升迁,但是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身为教师的真正价值。在不离“为我”主义前提下,学生的进步是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努力方向,学生的进步又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知识的获取多少衡量,那些思想层面与人文层面等各领域的扩展也当不能忽视。当自己的学生真正获得有益养分的滋润得以健康成长,我想那才是作为教师最为快乐的事情,他的价值就完整无缺了。

 

没有大师的时代,我们只求不添大色狼;没有大师的时代,我们只求教师们把学生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在无可奈何的事实中退而求其次,这该是我们的正确态度。也许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笔者说了一些令人扫兴的话,但笔者并无不尊敬咱们的教育工作者之意,毕竟大部分教师确实是含辛茹苦帮助自己的学生成长。只希望教师们在接受孩子们真诚的爱心礼物时,请仔细思考怎么更好地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