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进甘南——拉卜楞寺•喇嘛

(2017-06-26 16:56:00)
标签:

藏族

甘南

佛教

拉卜楞寺

喇嘛

         拉卜楞寺有六大扎仓(学院),分别学习佛教理论、逻辑、天文、历算、医学、书法等。这里讲经缜密,治学严谨,学者辈出,著作丰富,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齐名,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喇嘛(藏语拼音lama),藏传佛教用语,意为上师上人,是对藏传佛教僧侣的尊称,类似汉化佛教的长老、高僧。
        “喇嘛”,用来形容佛对众生的慈悲犹如母亲呵护孩子一般,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
        “喇嘛”经常被用来泛指(藏族、蒙古族)出家人,但严格区分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达到喇嘛的地位。具体说来:多数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
        不了解藏传佛教知识的,常把穿着喇嘛服饰的都叫喇嘛,这并不奇怪;就像把汉化佛教中穿着和尚服饰的都叫师傅一样,因为看外表无法区分谁才能称得上高僧大德。
        区分喇嘛的等级最容易的就是“仁波切”,也就是活佛。在黄盖伞之下的,前呼后拥的,夹道迎送的,就是活佛。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出行的顺序也能够看出这个喇嘛的等级,比如跟着活佛后面的,戴着黄帽子的,年纪大点儿的,体态臃肿的,一般就是仅次于活佛的喇嘛。
        拉卜楞寺大部分土黄色的房屋,一般都是喇嘛住着。
        居住的条件肯定根据等级来划分,不会是平等的。
        根据在寺庙里所见,有可能会是大的带着小的住。否则很多小喇嘛自己生活都很困难。
        喇嘛在许多家庭中都有,也就是说多数家庭都至少有一人是喇嘛。
        在甘南很多的藏民家里,父母都有着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进入拉卜楞寺的心愿。
        进入拉卜楞寺成为一名正式僧人并不容易,在家里父母同意后,还要参加寺院严格的入寺考试。
        有的僧人等待多年后,才能进入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六大学院分别是哲学院、医学院、两个天文学院和两个密宗学院。
http://s1/mw690/002gVdxFzy7caTe30Gsb0&690

        哲学院是六大学院中学习内容最多、学习时间最长的学院,僧人们一般要在这里学习15年至30,通过13个等级考试后,才能完成学业。
        喇嘛的生活与汉族的寺庙大不一样,这里没有人约束你,也没有人会督促你去上殿学经。
        学不学,怎么学,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勤奋的人,每日起早摸黑,苦读经书。
        懒一点的人,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在庙子里得过且过混日子,也不会有人来干涉,一切全靠自己把握。
        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禅的行囊》一书中就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
        “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