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
(2014-09-04 09:32: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2014-2015第一学期 |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修订,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强大工具,初步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从小就要注意到信息社会的相关道德法规和社会责任;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设置了良好的环境,激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反复实践,直到获取成功,从而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力求从小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出发提出教学任务,以故事和童话的方式引入相关的教学情境。
教材中为适应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塑造了丁丁这个同龄人物,设置了在小博士的指点下进入信息王国进行探究的情境,并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主题活动展开教学。教材中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看一看——进行范例的演示
二是跟我来——引领学生操作实践
三是试一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四是做一做——让学生完成一项技能训练或是一个作品
五是想一想——引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是评一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达到师生、生生互教互学,反思优劣,不断提高。
在教材中概念性的知识放在“知识岛”内,扩展的知识放在“百宝箱”,知识和技能的总结放在课尾的“回头看”中,以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化。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一册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电脑城;第二单;第二单元 遨游imternet地球村;第三单元魔力画室。
第一单元走进电脑城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高效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菜单、窗口、对话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学会鼠标与键盘的操作,学会对窗口进行操作。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在电脑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从学习windows的启动开始,把枯燥的概念和操作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每个活动主要学习一两个知识和技能,使得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对于难点则分散到几个活动中进行消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单元遨游imternet地球村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站、网页、网址、超链接、邮箱地址等一些常用的名词:认识并知道浏览网页(例如IE浏览器)中一部分的主要功能;能认识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去学习新知识这个主要用途;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从网上下载文本、图片信息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学会使用浏览网页软件浏览网页,能根据需求,查询、选择信息;能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保存信息;能利用电子邮件软件发送电子邮件,传递信息;知道网络的信息共享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在生活与学习中尝试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利用网络获取的信息时应该注明出处,学会尊重别人的作品;懂得合法的获取和发布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单元魔力画室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windows“画图”程序的基本组成,学会“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学会在“画图”程序中打开已有的图片文件的方法,熟练掌握“画图”程序中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会用计算机获取、存储、编辑图像文件。能够运用菜单栏中相关的操作,完成一些工具无法实现的功能,能够简单地创作一些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图片欣赏过程中,不断熟悉画图程序;在模仿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和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发掘更多的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灵活运用“画图”程序的同时,结合美术知识,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画图中体会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感受的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走进电脑城,共五个活动,教材安排了五个课时,但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五个课时远远不够,因此,会多安排几节练习的时间。第二单;第二单元 遨游imternet地球村;共有六个活动,需要6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下学期来完成。第三单元魔力画室共有12个活动,安排在本学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