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5、6、7、8教学设计
(2016-06-07 15:27: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2015--2016学年教学设计 |
《识字5》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了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5分钟说:请你说说夏天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指导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像资料(或看有关图片)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读。
3、教师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注意“雷”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
“蝈蝈”和知了“的第一个字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知了“的”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li?o,不要读成le。
夏、台、桃、瓜“口头扩词。
三、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4、指名读。
5、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旬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2、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课外延伸:
一、填空:
1、春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从南方飞回来了。
2、夏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忙着捉蚊子。
3、秋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熟了,__________在唱着动听的歌。
4、冬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冬眠。
二、你还知道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 )( )( ) 瓜( )( )( )
看图学词语。
1、夏天,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的季节,连动物们也欢快地唱呀、跳呀、谁来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 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教学反思:
《识字5》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和小动物、花卉,易于诵读。教学开始我使用情景图,让孩子找你在情景图上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都是在“夏姐姐给我们礼物”的情境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比如第一组词夏天、台风、雷雨,我问学生:“你看到过夏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从哪看出有台风的?谁见过台风、雷雨,可以给我们说说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实践回答:“我看到夏天的台风刮得很厉害,树都被刮倒了;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树下,很危险。”除了书上的两个词,你还知道有关气象的词吗?(闪电、电风扇、炎热等等)在说第三组词的时候,我让小朋友用上“我喜欢的水果有()有 ( )还有 ( )。”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非常会说,而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部首。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天多热呀!老师带同学们随着小向导萤火虫去农家的小院里乘乘凉,好吗?
二、学习生字
1.图上的老爷爷说呀,你们先要读准萤火虫向导提来的生字,才可以去他们家的小院。
请小组长拿出词卡带同学们学习。
2.说说词中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
“晶、星、丁”的韵母是后鼻音。
“竹、扇”的声母是翘舌音。
“牛、奶、女”的声母有鼻音。
“爷爷、奶奶、小丁丁”最后一个字都要念成轻声。
3.开火车读生字词。
4.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已经顺利地把生字装上了车,坐好,马上出发了,呜……
三、学习韵文
1.好,小火车到站了,你们瞧,谁已经先到了?
指名回答。(板书:爷爷奶奶小丁丁)
读这三个词的时候要注意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读成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他们在干什么呢?(纳凉,乘凉)
指名读第三行词语:竹椅蒲扇萤火虫
3.这两行词语,就构成了农家小院里安静、优美的夜晚,你们听老师读。
(配乐,教师范读)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吗?
因为老师一边读到哪个词,一边就在头脑里过小电影,想象画面。
你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自己练一练。
指读,评讲,再齐读。
4.让我们和丁丁一起听爷爷讲故事,抬头仰望,你看到了什么?(星星,许多星星)
出示“亮晶晶”,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吗?
多美的夜晚呀!出示“夜晚”。
试试看,把画面上的3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板书:夜晚繁星亮晶晶)
这三个词语是我们刚才欣赏到的,你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一边读,一边想)
再指读。
男生读,女生读。
你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吗?
5.爷爷讲了哪些星星的故事?
指名回答。(板书:牵牛织女北斗星)
有同学知道它们的故事吗?说给我们听听。
真好,谁来读一读?
让我们也来指着天空认一认,齐读。
6.这么美的夜晚,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自己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美;特别好读,顺口)
对了,因为一、二、四行的末尾注意了押韵,我们以前就学过,这叫韵文。
7.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读,一定会读得更棒。
四、学写生字
真是太美了,我们就坐在农家的小院里,打开书来学学这课的生字,好吗?
出示生字:星爷奶扇织女斗
认读生字。
这里面,哪一个生字让你觉得最美呀?
出示“星”。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你会给它组词吗?
指导写字,要把上部的“日字头”写得扁一点。
打开书,描写生字“星”的笔顺。
打开《习字册》,描写生字“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星爷奶扇织女斗
认读生字。
认识新部首“户字头”。
2.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3.交流讨论结果。
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1)生字书空。
(2)数笔画。
4.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5.指导写字。
6.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的导入上,我与小朋友们一起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直接告诉小朋友天上很多很多的星星就叫"繁星",课文导入直观、自然。做到课伊始,趣即生。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充满了好奇心,马上就被老师给吸引过来。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使整堂课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兴趣盎然地学。
二、插入神话故事,加深印象
学生对牵牛、织女星认识不多,我在黑板上画了银河、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天空的位置,并给学生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就记住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三、借助图画,认识北斗星
北斗星名字的由来,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北斗星的图,让学生看图想想:人们为什么给这几颗星取名为北斗星呢?学生看了图之后立刻明白了:因为它的形状像一把勺子,所以叫北斗星。我又补充了一句:它在天空的北边。一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比较差,而形象思维比较好,所以图一画,学生立刻就明白了。简笔画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指导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这是一个词串教学,结合插图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在说话训练的时候,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情境运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夏天的(),天空布满( ),一闪一闪( )的。( )和( )坐在院子里,给( )讲( )星和()星的故事。根据提示,学生说得很好,说完后,我就让学生把这段话记下来,进行了写话训练。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中,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识字7》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儿歌第二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举行一次拔河比赛。
教学准备:挂图、拔河比赛的录像、生字词卡片、歌曲磁带《众人划桨开大船》、轻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两个偏旁“羊”、“戈”,学会部分简单的字及词语。
2 、看图识字、学词,感受会意字的造字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3 、正确朗读并初步理解儿歌。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其余几个字,培养自主识字、赏字兴趣。
2 、理解并背诵两首儿歌。
3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合作探究、大胆交流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书空易记生字:(根据上节课学生情况而定)
2 、抽读难记生字卡片:
3 、指名读韵文。
二、理解儿歌
1 、边看拔河比赛录像边回忆当时情景,思考:你知道你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怎样的吗?
学生看录像。
比赛前,我们两队的选手人数一样,力量也差不多,比赛时每人都使了劲为什么红队赢了,绿队输了呢?
(回忆与再现拔河比赛的情景,使学生一下子回到比赛的状态,“入境始生情”,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更好地总结成败的原因。)
2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比赛时的队形,绳子的情形)
A 赢了,大家使足劲,绳子拉直。
引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板书: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B 输了,绳子扭动,歪了。
引导:虽然心里想了,每个人都使了劲,但是做得不一致,赢不了,这就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自然之中揭示原因,使学生感悟出两句话的大意及两者的正反关系。)
3 、分别出示两句话。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指名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引导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为深入体验和感悟,打好坚实的基础。)
4 、谁愿意学习当小老师,介绍一下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谈谈,理解层次不必强求。
5 、再读句子。
读了这两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提示:相关的谚语、故事、歌曲、广告语、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谈谈自己的体会都可以。)讨论交流,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蚂蚁搬青虫》,《团结就是力量》
淮安是我家,创卫靠大家。
……
6 、听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及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记。)
7 、再读儿歌。
引读,男女轮读,齐读。
8 、有谁记得了?
指名试背,齐背。
三、指导写字。
1 、说说上节课,我们大家公认的难记、难写的字。(群黄成)
2 、现在,困难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也来学习小蚂蚁搬青虫的精神,让聪明过人的诸葛亮看看,我们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的高明的办法,好吗?
(学以致用,巩固深化,使理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道理就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思考并自由讨论,想办法记住难写、难记的字。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 、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4 、师范写,引导:
中华民族历来注意团结合作,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中国汉字和中国人一样,每个汉字就是一个小集体,一个家庭,每个笔画,每个部件也都互相谦让,团结协作,你瞧:
(将枯燥无味的记忆字形变为感受、欣赏和乐融融的家庭,学生兴趣倍增,培养主动识字、赏字的兴趣。)
群:左右两部分都比较瘦长,每个横画之间留空基本一致,使这个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相处融洽。
黄:注意上面不是草字头。横画较多,注意同中求异,第二横较长。
成:是“戈”字部,第四笔斜钩要写得舒展,略有弧状,第五笔撇内收,也要略有弧状,似乎在右下部形成一个支架,起笔和收笔注意避让,使重心平稳,合抱成团,就像一位演员在翩翩起舞。
5 、请你来当字宝宝的爸爸或妈妈,安排字宝宝们进房间(田字格)吧!
学生描红,临写。放轻音乐。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不仅学会了难写难记的生字词,还理解了文中最难理解的句子,体会并证实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相信今后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快乐主动地学习,我们一定能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难,为我们学校,为家乡争得荣誉。
五、课堂作业
写作业时想不想得三颗星?想不想全班都得三颗星?那我们就来“众人一条心”,让“黄土变成金”吧!
在《习字册》上描红,书写生词。
板书设计
识字7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教学反思: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一棵棵树木不断增加,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在教完书上的部分后,我又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我会变”的游戏。把“月”变成“朋”,把“又”变成“双”,把“口”变成“吕”和“品”;把“日”变成“昌”和 “晶”……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识字,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两句话较难理解。我主要是通过故事、歌曲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众人划桨开大船》和《团结就是力量》这两首歌节奏感强,很多孩子虽然不会唱,但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时,很多学生都打开了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我还补充了一些成语和俗语,加强语言积累,巩固理解。
《识字8》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3.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
认读“池、驰、地、他”,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结:形声字。
2.导入。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1、认读 “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
2、出示转盘,学习“清、晴、睛、请、情、蜻”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指着“青”字,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出示: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出示:清洁)
学生认读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
相机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晴、情、睛”三个生字。
3.巩固所学的字词。
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诵读情境儿歌
(1)、看图练说
教师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习说话的时间,并对说得好的小朋友予以肯定。
(2)、诵读儿歌
待学生练习说话以后,教师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了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诵读儿歌。
三、总结提升
1、巩固练习:选字填空
2、“青”字还可以和哪些偏旁部首组成什么字?出示“精、婧、菁”认读
2、小结形声字的特点。出示儿歌诵读。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转盘图,显示基本字“青”换上不同的偏旁可组成“清、晴、睛、请、情、蜻”等字,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字和它们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插图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课前预习,提前扫清障碍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就是其中的一个好习惯,每次学习新课我都让学生提前预习。比如要求学生把要学的课文读熟练,把生字圈画出来。这样的预习要求并不高,对于已经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只要多读几遍就一定能读熟。为了防止有的孩子偷懒不读,每次预习课文的时候,我都规定读书的遍数,利用校讯通给家长发短信,告诉家长孩子的预习作业,请家长督促检查。由于课前预习完成的很好,所以,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很顺利。
二、自制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这是一个转转盘识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识字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自制了一个转转盘。当我把转转盘拿出来进行演示的时候,学生感到非常好奇,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三、编儿歌学生字,记字形
“清、晴、睛、请、情、蜻”这几个形声字,学生容易弄混淆。为了让学生区分这几个字,我教学生编口诀:“衣服脏了用水去清洁,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书注意用眼睛,来了客人说请坐,做好事情要用心,蜻蜓忙着捉蚊虫。”儿歌好记,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区分这几个形声字。
四、巧用简笔画,练习说话、写话
这首儿歌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来理解儿歌内容。我把重点放在了说话写话上。在上儿歌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书上的插图。画完之后,我重点指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按照由景及物的顺序看图,然后要求学生完整地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如此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粉红的荷花非常漂亮。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小蜻蜓飞来了,在池塘边捉蚊虫。”学生说的简单、完整,接着我就让学生把它写在图的旁边。我相信这样的练习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将来到了三年级学习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不会感到很困难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