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5-07-02 22:04:42)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科专题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晋城市实验小学  赵红艳

一、学生答题情况

       我班共有6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98分,最低62.5分,总分5491分,均分87.16分,优秀率为74.60%,及格率为100%,与上学期相比,进步很大。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基础练习”。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的很扎实,无论是看拼音写词语,还是词语搭配、选择解释,学生都能认真准确地进行作答。在完成“古诗词鉴赏”时,有个别学生因理解失误或出现错别字而答错。“按要求写句子”一题中,要将“我们按时完成了家庭作业。”改为否定句,因为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句意不变,所以大部分学生改为了“我们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针对此类情况,以后在改否定句时,要重点强调将句子改为句意不变的双重否定句。

      第二题“知识回顾”。每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列举成功合作的相关事例,并能具体写出自己的感悟,答题情况很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时,只有个别学生将莫泊桑生活的19世纪写错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填空,这就足以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透彻。

      第三题“口语交际”,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老师和同桌说呢?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共同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孩子们,心中有太多的留恋与不舍想对老师和朋友倾诉,答案灵活,真情流露,感动人心。

      第四题“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但从卷面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上,存在偏差。课内阅读中,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所以完成情况较好。课外阅读中,个别学生在答题时出现指代不清的现象,导致答案不够明确,因此而失分。在以后的阅读课上,我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努力做到读、悟、用、说、写等形式的有机结合。

      第五题“习作练笔”。本次是写即将告别母校时的想法和感受,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从阅卷情况看,多数学生能从记录六年小学生活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感受;少数同学语言生动,选材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较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少部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语言积累不多,内容空洞,视野不够开阔,语言平淡,写不出真情实感。二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三、教学反思

       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考试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坚持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重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等,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

       2.立足课堂教学,抓好语文基础。

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较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期末复习中严格检查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点的过关。建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多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听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复述,做到“听说相结合”。第二,多阅读、背诵语文书中的精彩句段,读准字音、读通文意,特别是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一定要过关,日积月累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能背诵、默写的层次上,应结合生活,灵活运用。第三,加强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对于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要从笔画结构、读音、意思上下功夫。做到“读写相结合”,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加强作文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立足教材,落实练笔。我们应使作文训练在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在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落实抓好教材中的“小练笔”。课外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对名句、名段要指导咀嚼、赏析、品味,熟读、背诵,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体现“以读促写”,为写作积累素材,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还应该在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照应、过渡、修改等方法和技巧上多作指导。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不断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