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是,那个时候就跟周老师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说就把周老师请过来,后来我的诗也向周老师学,也向林老师学,这是事后的事情了。再回过头我就说这小令的事情,后来学了一些,说套曲之间就是一折戏。后来我说我也练着去找个故事去写一下吧,试试吧。因为那时候喜欢任伯年的画嘛,看到任伯年的画册里边有一个高士坐在船上在吹箫,旁边有一个女子在执一纨小扇,就觉得刚才说的文人士大夫,这是文人士大夫典型的那种很幽的那种生活,觉得太美了,再一看,姜白石的诗意,后来我去找,原来是“小红低唱我吹箫”,哎哟,我觉得这个故事好,再去顺着这个《过垂虹》诗去找,为什么跟小红她低唱?原来是姜白石客范成大家,范成大让姜白石写新曲,姜白石是承命写了《暗香》、《疏影》,《暗香》、《疏影》呢,又教范成大家的隔壁小红唱,小红又唱出来,这样呢,又眉目传情,范成大又成人之美,把小红送给姜白石,姜白石呢,又在除夕之夜携小红泛舟回湖州,那么一个故事。我觉得这太妙了,就把它给写出来了,那是1995年。1995年写出来呢,写出来以后呢,当时我就是一个案头小戏。
云浩:有几本?当时,这个案头戏有……
陈平:就四折嘛。
云浩:四折子。
陈平:就写了一个,写了一个四折戏。写完了以后,就是我一个同学许俊是分到中国戏曲学院的,他到我家来,他说:“你干吗呢?”我说:“我写了一个这玩意儿,你看看。”他说:“我拿给少非去看看。”当时于少非弄的《张协状元》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说:“那你给他看看,给我提提意见。”当时就只是一个案头小戏嘛,少非一看了以后,说:“我给你排出来得了。”我说,我当时就吃一惊,又有人想帮着给排出来,这不是好事情吗,我又想看排出来是个什么样子,就想知道自己填的小令唱出来是个什么样子,我说:“那这个行吗?”他说:“我给你找一个老作曲家,给你谱曲。”傅雪漪先生,就找了傅先生给我谱的曲,傅先生谱得非常美,当时那个《张协状元》就是傅先生谱的曲,当时也70多岁了,他是中国昆曲界的也是头牌了,他给我谱的曲。当时1995年我也做了一个展览,个展,后来就演出来了,做成一个勾栏式的,就是楼下展览、楼上演戏,就是一个小舞台,就是现搭的一个小舞台,那种勾栏式的。
http://s6/mw690/7c12fe6bgd45c60405995&690
(1995年陈平编剧的《画梦诗魂》演出剧照)
那是1995年做的事情了。所以喜欢昆曲那么就是认识了于少非,认识了傅先生,那么一个机缘,就给这边弄出来了。弄出来了呢,话说一下就跨到2010年,2010年我又做个展,又做个展呢,很多老师给我提意见,就说,哎呀,你那个时候1995年你做一个个展让人们就忘不了,就因为你有个小戏,说你再写一下吧。后来我说那我再写一个,我再琢磨琢磨吧,这样就开始琢磨,后来就写了一个《孤山梦》。因为那个时候写的戏,1995年是叫《画梦诗魂》,2010年就写了一个《孤山梦》,因为我喜欢梅花,我就说我自从1997年调到艺术研究院,就有很多时间不上课了,那时候一到春天我就……因为画山水之余嘛,我喜欢梅兰竹菊,喜欢梅兰竹菊,唯独梅花北方没有,得上南方去赏,去看。这样我就从1997年到南方去访梅,一直到现在,没有间断过,十多年了。所以那时候对梅花的那种感觉,从一开始去看,看了以后不敢画,到现在敢画,就是胸中有梅,因为那时候胸中无梅,你不敢画。现在胸中有梅,敢画,一直到这十多年的一个过程,把梅当成知己、当成朋友,后来在访梅期间也有一些朋友陪着我一块去访,有僧人、有画家,我们就一块儿去。去了以后呢,就是看了梅花的感受非常的能触动我,能触动我呢,你想古人爱梅莫过于林逋,因为他以梅为妻。
云浩:梅妻鹤子。
http://s2/mw690/7c12fe6bgd45c61ca7051&690
(陈平作品——梅)
陈平:以梅为妻,是吧?我就以他的故事作为一个点,就作《孤山梦》,就写了那么一个,也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周围的朋友,比如说有僧人、有画家,那个画家呢,就是一个画山水的朋友,叫何家林,我把他变成一个道士,这样一僧、一道、一儒在里头串起来。因为看林逋的诗呢,里头他也有僧人,也有道士的来往,但是他为什么以梅为妻?没有讲,那只是民间传说。但是林逋的诗里头丝毫没有,我就说以梅为妻,我得给他编圆了,是吧?他为什么以梅为妻?我就想干脆就把林逋在小时候跟邻里之间的一个女子、小孩儿,叫梅娘,年龄相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当长大快成人的时候,梅娘因有病而夭折,林逋又对梅娘有感情,发誓不再娶,执梅为妻,这个也算编得也还圆,是吧?因为他喜欢梅娘嘛,因为梅娘那就跟梅花有关系了,所以说就是以梅为妻,是这么着给他编圆了,写了一个《孤山梦》,这是2010年做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个展览还比较丰富,除了展览,有绘画、有书法、有篆刻,诗书画印齐了,又加上了戏,又加上了家具,因为我设计一批家具……
云浩:啊?
陈平:还设计一批家具,有画室、有书房这么两个系列,做了一套,当时也很有影响,别人跟我讲,说什么是中国画?这是中国画。它最深入骨子里去了,就是说从生活到平面、到立体、到戏剧,它全有了。所以说做的是最全的一次了,很多人都忘不了。这是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