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有8课,共32课。
二、教学目标
1.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2.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3.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4.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主要是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中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并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对形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过去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能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
工具和机械
9课时
2.
形状与结构
9课时
3.
能量
9课时
4.
生物的多样性
9课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