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下第四单元第1课 昼夜交替现象

(2013-04-22 09:01:32)
标签:

股票

分类: 2012-2013学年度教学设计

41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一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小球

【实验用品】手电筒、小球、相关表格两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导入

(出示地球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上学期,我们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有了初步了解,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对地球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时白天来了,我们称为“昼”,(板书“昼”),日落后夜幕降临,我们称为“夜”,(板书“夜”)。夜过去了,就是昼,昼——夜,昼——夜,这就是昼夜交替现象。(板书“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出示太阳,地球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太阳光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天,受不到光照的一面就是——黑夜。像这样,如果太阳和地球一直静止不动,会怎么样?(对着太阳的一半一直是白天,而背着太阳的一面一直是黑夜,对同一个地方来说一直是白天或者是黑夜。)

这与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一样吗?(不一样)

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地球上同一个地方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和太阳要动起来)

二、提出假说

1. 怎么动?(指一名同学发言),(若有人提出“自转”解释)不错,这是你的一种猜想,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又可以叫做假说(板书“假说”),还有别的假说吗?(学生举手)

请同学们把手放下,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昼夜交替现象记录单上。

这里老师提示两点:

⑴假说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示意图表示。

⑵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用1234等序号标出。

2.学生在记录单上写出自己的猜想。(师巡视,收取代表性假设若干)

3.现在大家停下来不写了,打开课本72页,对照书中列举的四种假说,相同的,可用同样(相同)的序号标出,不一样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学生自己检查,内化)

4.交流汇报

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短短几分钟,有的提出了一种或两种假说,有的提出了多种假说,还有的是既用文字描述又用示意图表示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书上假说)与书中提到的四种假说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好,放下。

谁还有不同的假说呢?

5.过渡:同学们提出这么的假说是否都能产生昼夜交替?我们又该如何验证呢?(通过实验证明)

三、模拟实验

1.引导实验方法

⑴想实验吗?(想)

⑵我们不可能把太阳、地球拿过来转动转动试试呀,怎么办?(手电筒、蜡烛代替)地球呢?(小球代替)

行,我们就用这些相似的物体来做做“模拟实验”吧。(板书“模拟实验”)

⑶实验的有 关材料老师已放在了课桌上的盒子里,现在可不能动。先一起来看看实验要求。

⑷(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①实验时,“地球”或“太阳”不能转动太快。

②恰当调节“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

③认真观察标记处昼夜会不会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用示意图作记录)

 

 

 

 

 


⑸明确了要求,让我们再来看看实验记录单(出示“实验记录单”)

①假说栏(前4种是书中列举的,第5种是老师的提出的假说,实验时如果时间允许你还可以验证一下自己与此不同的假说,填在后面)

②模拟实验示意图(把验证假说的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出来,为了使示意图清楚、明了,便于交流,我们可以这样表示)。(在黑板上画图)

③能否产生交替现象(要写清楚“这个假说“能”还是“不能”)

④最后还要对你组的实验做个小结,填在下面。

⑹强调(在这儿老师还要强调几点:1. 实验时,我们三人一小组,12号同学演示和3号同学记录,三个同学都得仔细观察。2. 比一比,哪个组的实验成果最大。3. 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必须在黑暗中进行,灯灭实验开始,灯亮停止实验。)

灯光师,关灯。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师巡视指导,沟通交流。

3.灯亮,实验活动停止。(请各组迅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放回盒内。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的行动结束。)

4.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对你们的实验小结一下,完成记录单。

四、汇报展示

1. 下面我们以第几组的实验记录为例,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实物投影)

⑴(出示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都同意过)

⑵(出示假说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如果转对,肯定假说成立。如果转错,引导学生发现原因。(1.没按照假说演示,实验错误。2.另一种假说“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同时自转一圈。”不成立)

⑶(出示假说3)地球自转。(交流实验)

⑷(出示假说4)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⑸(出示假说5)太阳地球转,同时地球自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一圈,同时地球也自转一圈”即: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圈数和地球自转的圈数一样时,不能产生昼夜交替。除此都能产生)

2.让我们一起来演示交流一下,同一种假说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假说24

3.点评学生的小结(这样的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更正(这样的描述是不完全正确的)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紧紧围绕“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先提出了多种假说,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可能”,同时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地球和太阳运动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也就是说“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跟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出示课件)。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下一步,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对我们的这些解释进行排除、修正。只要大家不断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揭开其中的谜团。(课后班长把各组的实验记录单收起来,张贴在我们教室的栏板内)。

【教学后记】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观念的建立,如果仅仅靠说教的方式来实现科学要领的构建和转变是根本行不通的,它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质牲,形成科学概念。为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并用模拟实验来检验假说。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兼顾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手电筒,手电筒的光线更加强一些,但如果从可操作性方面来看,拆掉了手电筒外面的罩子,使光向四周传播,操作性更强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研讨,让学生自觉地对实践过程回顾、反思、听取、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最后让学生搜集新证据解释自己的猜想,这符合“科学不是断发展的”这一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