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单元《测量》单元分析

(2017-03-24 14:55:15)
分类: 2016-2017下学期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测量》单元分析

首案编写:张培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

学情分析

       关于长度单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测量知识与经验,“厘米和米”的认知更是学习的起点。然而,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及正确形成四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学生容易把这四个单位混淆。因此,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及各单位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另外,二年级学生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1千米各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和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1课时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1课时

 

第一课

首案编写:张培云

教学内容:教材34页----3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的活动,在小组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操作、演示。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

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学生可能会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 “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象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馈练习:35页练一练的1、2题。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m=10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测量知识与经验,“厘米和米”的认知更是学习的起点。然而,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及正确形成四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学生容易把这四个单位混淆。因此,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及各单位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首案编写:张培云

教学内容:教材36页---37页。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测量长度的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演示、操作。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

二、玩中学

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3.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4. 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书中37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泽州公园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公路边的里程碑

ii.   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  限速标志

iv.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5.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完成37页的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到操场亲自体会1千米有多长,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建立1千米有长,回家体会,从家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远。

       关于长度单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测量知识与经验,“厘米和米”的认知更是学习的起点。然而,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及正确形成四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学生容易把这四个单位混淆。因此,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及各单位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另外,二年级学生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