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8tkonozj20go0m8dha.jpg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955te5oj206y04mt8s.jpg
郁异人先生老家在海门国强农村,天资聪慧,在教师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从小喜爱画画,上小学时就学着为学校的黑板报画报头,在空白处点缀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1964年,18岁的郁异人的第一部作品《沙家浜》在南通群艺馆展出,获得一致好评。后来,郁异人到了湖北,当过汽车修理工,干过调度,业余时间仍然翱翔在绘画世界,老郁的画贴近工人,贴近生活,茫茫林海的好人好事、历史英烈、美丽风光,都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8v42rlvj20ap07vgm7.jpg
1987年,老郁调回家乡海门,在海门钢厂当了一名工人。他融入社会,广交朋友,参加了南通文博协会、东洲画院、张謇研究会等社会团体,视野更为广阔。
2002年6月,家乡为纪念张謇诞辰150周年献礼,提出创作《张謇》连环画,老郁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丹青难写是精神,连环画必须沿着人物的历史轨迹和历史事件进行创造性的编写。老郁翻看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改编了近四万字606幅画的连环画文字脚本。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8vev7btj20m80fumzw.jpg
脚本初稿完成后,他又马不停蹄搜集创作素材。但张謇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文、风俗环境已经离开现在100多年。为了画好张謇,老郁多次到南通博物苑收集了大量史料,走访了当年张謇在苏北、启海一带有重要活动的旧址。这套连环画中的场景复杂多样。有村庄、宫廷、官府、豪宅、民居、剧院、街道……以及那个时代的北京、南京、上海。为了在画面上再现这些场景,他翻阅老照片,查阅古典家具资料,观看清宫影视片,从中广泛借鉴。他还寻访了张謇家乡知晓历史变迁的老人。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8z8zlcdj20m80evtb8.jpg
郁异人在《张謇》这套《大魁天下》《状元实业》《拥护共和》《浩气长存》四卷的连环画的创作中,张謇嫡孙张绪武先生和孙女张柔武女士多次会见,提出意见。他们仔细翻看后,连声称赞,提出了需加入的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张謇父亲收破布,发现一件破衣口袋里有钱,立刻还回,以此教育童年的张謇,此事影响张謇一生;张謇童年时随祖父过独木桥,不小心摔到河里,不哭不喊,自己爬上岸,表现了他坚强的性格。这些生活细节以形写神,大大增加了这部连环画的可读性。
http://ww3/large/7c0c51fbgw1ez7905ukglj20m80evad7.jpg
老郁决心已下,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要用张謇精神画好张謇,每天伏案作画十多个小时。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这本巨著。
2003年7月,《张謇》系列连环画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得到专家领导的赞许和读者的认可。
前一篇:天气寒冷,请注意保暖
后一篇:海门画家—郁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