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违的老北京叫卖声重现老北京市井风情

(2010-02-25 08:54:00)
标签:

杂谈

    

        春节的北京城响起了久违的老北京叫卖声,原来这是号称“京城五宝”的五位老北京叫卖艺人在北京欢乐谷展示了他们的拿手绝活儿,将游客带回了京味儿十足的老北京世界中。

      “来!高庄儿的柿子哎!涩了还管换的咧柿子……”穿着深蓝色长袍子的大爷肩上担着挑起柿子筐的扁担,三步那么一回头儿,“来!高庄儿的柿子哎,涩了还管换的咧柿子……”

      “香菜哎、辣青椒喂、黄 瓜哎、大苤蓝来哟!西红柿哎、蒜来嘿、韭菜、西葫芦嘞、洋白菜耶、夏冬瓜、胡萝卜、扁萝卜哈,嫩了芽的香椿、腌雪里红哎、腌疙瘩头哎……”卖菜的大叔吟唱着三十多种菜名走过来了。

      昔日老北京胡同里、集市上的叫卖声丰富多彩。走在街上的商贩们,无论是挎篮的、肩挑的,还是推车的,在吆喝时,总是以一只手捂着耳朵,对吆喝叫卖之物均要加上不少的形容词。并且其词颇有韵味,使人听了不觉厌烦。

      2006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曾发起“声音文化记录行动”。该行动调查发现,叫卖声已成为号子、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

      该行动发起者、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宋俊华认为,如今城市里的声音总是比建筑消失得快。声音所代表的行业、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感情,也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比如,叫卖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活力和表达方式,更代表了很多人对城市的感情。当曾经回荡在老北京城的叫卖声再一次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是我们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品味这个城市的脉动、回想一些曾经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市井风情,叫卖就不单纯是一种消遣而是文化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