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十三陵茂陵在1787年大规模修缮后再度进行抢救性大修。7月17日上午,耗资约1200万元的茂陵抢修工程在大雨中开工,将在原址复建祾恩门,并恢复乾隆时期的明楼外貌。这是茂陵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也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抢修后,十三陵特区有计划抢修古建文物的又一重大工程。
目前茂陵的陵墙、明楼、三座门等建筑周围已经搭起了脚手架,木料和砖石堆放在明楼的洞券内。建于1488年的茂陵已残破不堪,陵门祾恩门、祾恩殿荡然无存,只剩下几面山墙,地上散落着石墩、栏杆等石构件,近21米高的明楼墙体残缺,主体建筑“摇摇欲坠”。后面的宝城更有部分墙体已经坍塌。
目前明楼还保存一部分明代的木质斗拱,施工人员以这些原版斗拱为“样本”进行恢复和加固。由于明楼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乾隆年间,明代的木构梁架被改为石条券顶结构,拱券之上用砖堆垒,同时将四个洞门改成前后两个洞门,因此明楼只能恢复乾隆时期的式样,不可能重现明代原貌。
此次茂陵大修除了抢险修缮,还将在原址复建陵门祾恩门。十三陵特区办副主任李德仲表示,茂陵祾恩门已经被毁,不利于对陵区的管理,因此十三陵特区办提出按乾隆年间的硬山式结构复建祾恩门,此方案随后得到国家文物总局批准。
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已修缮的陵寝包括长陵、昭陵、思陵、德陵、庆陵、康陵、泰陵、献陵等。按照计划,裕陵、景陵等残损陵寝的保护性修缮工程也将在未来两三年内陆续启动。
■附件·茂陵
茂陵占地2.56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王氏、纪氏、邵氏的合葬陵墓,于公元1487年营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下面这些照片是我与爱人冒着大雨爬到脚手架上拍摄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