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出版的《法制晚报》刊登对我的专访

(2009-02-24 22:01:00)
标签:

杂谈


 

            《“摄友受邀住房国际研讨会》

     作者:陈洁 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更新时间:2009-2-24 9:14:40

    http://www.fawa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9450

    坚持拍摄5年 15万张照片记录社区变化 成重要研究资料


   摄友”受邀住房国际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陈洁)

      “天眼摄郎”又出名了!因为坚持5年以图片形式记录地区变化,他成为今年城市保障性住房国际研讨会邀请的天通苑唯一一名民间“专家”。“天眼摄郎”原名陆岗,是天通苑一名自由摄影师。
      上周日,两名城市规划调研人员来到天通苑,邀请陆岗参加今年4月在京举行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国际研讨会。
      交通、市政、环境……近5年来拍摄的15万余张照片,被刻成了10余张光盘。陆岗一边向对方展示这些图片,一边详细介绍着天通苑的停车、公交、文化活动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在谈到北京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天通苑的交通、配套设施、社区文化等问题时,陆岗不仅以一个居民的身份对规划中的某些内容提出了质疑,还提及国外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对北京经适房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心城区依赖”、“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等术语不时从他嘴里蹦出。
      参与交谈的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任胜飞介绍,他们在查阅天通苑经适房项目文献资料时,发现了陆岗记录天通苑发展变化的这些照片。“这些图片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他的看法和观点也将会被引用到研讨会论文中。”任胜飞说,陆岗是他们在多个经适房小区调研中发现的第一个,也是天通苑唯一一个民间“专家”。“我认为天通苑越来越好,我常年坚持拍摄社区变迁,就是希望把天通苑的美名扬出去。”陆岗说,如果时间允许,他将参加4月召开的研讨会。

坚持拍摄5年 记录社区变化

      身穿摄影马甲、头戴棒球帽、身材清瘦、行动敏捷,人过中年的陆岗举手投足间颇具艺术家风范。自2004年入住天通苑以来,他已拍摄了15万多张天通苑的图片。
      起初,他将手机号码公布在社区网站上:“欢迎邻居提供一切关于天通苑的线索。”一接到居民电话,他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那段时间,污水沟、堵车等画面充斥着他的镜头。正因如此,他成为京城各大媒体的社区特约记者或观察员。
      随着社区环境的改变,曝光画面淡出陆岗的镜头,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公园、湿地野鸭岛、大型商业场所进驻、地铁通车。
      地铁5号线建设期间,居民曾一度反对施工噪音。陆岗则背起摄影包,到施工工地、规划设计部门拍片记录地铁修建的点滴进展。
      这些照片发表在网上后,不理解的声音渐渐少了,居民开始关注并理解地铁建设者。
      社区居民留言说:“设计人员的办公环境挺恶劣的,在屋里还要穿棉衣,手都冻紫了还要攥着笔写写画画,居民要多理解建设者。”
      如今,陆岗最不喜欢听到天通苑的负面新闻。“积极改进维护天通苑的形象,提高天通苑的美誉度,对我个人也有好处,谁不希望住在和谐社区里呢!”他说。
      去年,陆岗开始将5年来拍摄的照片整理并发布在社区网上,这一天一张的“回顾展”顿时引来天通苑上千居民的跟帖,这些照片也因此受到昌平档案馆关注,有望成为昌平区史料收藏。

文并摄/记者陈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