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十三陵裕陵动工修缮已经接近2个月,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带着疑问,通过联系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我走进了裕陵修缮工地。

只见昔日残破不堪的陵园地面建筑已经搭满了脚手架,顺着曲折陡峭的阶梯我爬上了明楼顶端。有工人正在以前的琉璃瓦上用笔写着什么,走前观瞧,原来是为旧瓦做编号,东南西北、1234……标注的十分清楚。与干活的工人师傅聊了聊,得知这些古时的琉璃瓦,只要残损不是很厉害还要继续使用,明楼屋顶挑檐修缮好后,这些以前的旧琉璃瓦与砖头要物归原位,个别地方用新瓦新砖补充。裕陵修缮,古时候的一砖一瓦都要尽量用上,以尽可能地保留文物古迹的历史原貌。
峪陵残损严重,修缮起来非常艰难,预计2012年年底,这座历经220多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的皇家陵寝将旧貌换旧颜。对裕陵修缮工程我将持续关注、深度报道。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皇陵。
历史上,清政府曾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此后一直处于自然状态。220多年的风雨侵蚀,再加上战争的破坏,这座陵寝已不再有往日的庄严气象。如今的裕陵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明楼,苍松掩映的宝顶,荒凉肃穆,更显出历史的沧桑,也向今人展示着一种原生态苍凉之美。
据了解,裕陵修缮工程竣工后,明十三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修缮活动将告一段落,曾经破败不堪的十三陵全部“脱险”。和此前抢修完毕的德陵、康陵、茂陵等陵寝一样,裕陵抢险竣工后,也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暂不考虑对游人开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