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称重和投票

(2014-06-11 15:07:36)
标签:

股票

这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外联络的交互比前些年热络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去美国香港上市,国内居民投资美股港股的也越来越多;虽然人民币尚未对外自由兑换,但海外投资者通过港股和QFII额度投资A股也有一定的比例。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走访海外同行,调研海外公司也蔚然成风。可以说,领先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一条就是国际化视野。

 

最近和一些海外调研回来的同行交流,常常会问问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虽然离岸投资者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旁观者清嘛。据说海外对中国的看法分三派,第一类:乐观看好,类似罗杰斯这样的,还把家搬到中国,算是狂热份子;第二类,看空,非常悲观,理由也很简单,后发劣势,来自制度和金融层面的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发挥;这两类人的占比各1/4吧,其中看空且拿出真金白银做空的非常少。做空还赚钱的就更少。这两类人群之外,还有一多半人是啥观点?没观点,观望。

 

噢,明白了。其实老外也一样,对中国这个迷一样的国家,生猛而又赢弱,强大又脆弱,政府又往往不按牌理出牌,确实很难评价,作壁上观,看准风向再做决定,不失为一种策略。

 

想起老巴的话,投资是称重,不是投票。但遗憾的是,至少一半的人,不太懂怎么计量重量,而是热衷投票,观察风向。常常问自己,某某公司到底该值多少市值?坦率说,这个问题真的不容易回答。就拿同样1000亿市值的格力和长城汽车来说,就能力而言,格力比长城强,但就汽车和家电的体量来说,前者是后者的10倍大。我一直认为,中国发展的前30年是在自家门里发展,到如今各行各业产能过剩且渐渐也出现了一些可以跨出国门的公司,那么能够成功国际化的制造、服务业,不管国内经济和金融状况如何,天花板是冲破了,都是有一片蓝海的。中国一定会有丰田这样的公司出现。至少华为做到了。最近10年来,每有空难,几乎都有华为的员工罹难,华为在海外的办事处,几乎成了小外交部,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扯再多这些,我还是有点整不明白格力和长城……没本事称重,只好常常去看投票机……

 

能大约摸搞清楚几个标的的重量,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芒格也安慰说,有的标的太贵,有的太复杂,好且不贵的很少很少。一生20个孔足以。我们打孔太多,一来是贪婪,二来是因为搞不清重量,老是看风向,看投票机,止损成为常态……

 

又,听完海外调研的卖方的观察,深感作为政府,绝对是不能容忍在低迷已久的状态下再被狠踩一脚的…….墙倒众人推,剩下50%多的人加入做空队伍是何等不堪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