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到底该给多少溢价?
(2013-12-06 14:26:53)
标签:
股票 |
年中的时候,选了一些PS、PB、PS低,无负债,多少有点品牌的公司,跟踪下来,好想你出现突破。
昨天宏源证券年度策略会上,美丽的豆总有多场一对一,一对多,介绍了长期战略,短期策略。看来广大参会的童鞋们是认可了。
一直在想,类似大宗商品的农产品怎么去做成品牌消费品呢?怎么能摆脱农民看天吃饭的苦命呢?早些时候的中国玉米油,现在改名长寿花(1006.hk),当初看的时候,大概5-6倍市盈率,现在也差不多双位数了。怎么看它都在大豆油、花生油的夹缝中,论量不及大豆油,论知名度和与中餐的配合,不及花生油,尤其严重的是难以摆脱大豆油价格的波动。食用油的差异化,尤其是小品种的差异化还比较不明显。
红枣,要说大面积种植和供求关系,也是大宗商品。好想你找到特劳特,看来是准备严格按照定位理论来聚焦、打广告。主打休闲食品,无核、小包装即食枣,算了下单价,终端价格差不多80元左右/斤。不知道重复消费率、在零食休闲领域能占多大市场份额。好在市场足够大,只要有好的产品,不愁销。但红枣相对“实诚”,容易饱肚子,不象瓜子,吃半天也没吃进去多少真实的食物,壳倒是堆了小山一样。
目测毛利应该有四成以上,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原料成本、去核、包装成本,进口设备的折旧等等,以及要给经销商足够的利润……但上海市场明年足足要打4000万的广告,以它目前定的目标销售额,应该是没什么利润的。不过大家不这么看,要看这广告砸下去,能超额完成多少收入,市场对传统养生食品转化为休闲零食的接受度如何,反复消费率如何。估计是炒一把先。2倍PB,3倍PS?产品力要继续观察,不过公司的努力还是值得鼓掌的。努力了有可能失败,不努力是没可能有出路。同理,西王食品、长寿花都是值得尊敬的。
跟好想你的豪砸、进取不同,这维它奶(345.hk)真的让人无语。半年报出来,大陆地区这么好的市场才20%出头的增长,摊到全公司,就5-6%的增长了。大陆地区为何增速这么慢呢?看看它的CEO是欧洲鬼子,可以明白一半,再问问这洋鬼子,大陆地区有多少销售人员,他说他不清楚,就明白了另外一半。只是不明白一点,它的费用率不低,怎么连超市进店费都那么计较呢?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年迈的罗主席端坐在中间,慈祥安泰,估计对这样的业绩已经满意。反正豆奶这个品类,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虽然说康师傅打算进入,某啤酒商也觊觎,但品牌历史最久,最知道know-how的肯定还是维它奶。拥有70年品牌,罗主席已经不是第一代创始人,能持盈保泰,守住祖宗的家业,应该是他最大的念想。无论这个品类做多大,前几位肯定有它的份。
就这可怜的5—6%的增长,仍然得到香港的机构投资者的认同,确定性到底该给多少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