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和漆器,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与时代风貌: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和漆器,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青铜工艺
1】
青铜器型及功能的转变
时代 |
器型 |
功能 |
意义 |
商 |
酒器组合 |
祭祀用器 |
宗教 |
西周 |
食器组合 |
礼器 |
人事(等级,礼制) |
春秋战国 |
钟鸣鼎食 |
生活日用器物 |
使用 |
2】特点:1、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加,百花齐放,争相媲美,各自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从造型和式样上来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如鼎产生了附耳,增加了盖,盖上用鸟兽等做装饰;还有实用的铜灯、铜镜发展于出国;带钩流行于中原;铜剑以吴越的制作最为精美。
3、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有模印、刻线、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法。等。
3】演变和创新 1、鼎
春秋早期: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
春秋晚期:多有盖。
战国晚期:直耳微倾,高足
2、敦 盛放黍稷的食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创
3、豆 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增加了盖。
4、鬲 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
5、壶 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作为提携用,后也代替尊的地位。
6、盘 战国后期演变为无耳无足。
7、簋
春秋时期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方与圆的对比。
8、鉴
9、其它。
3】装饰:1、纹案
蟠螭纹、蟠虺(huī
)纹、云纹、动物纹、宴饮攻占纹
2、格式
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
3、艺术特点
繁缛、清新
不同时期青铜艺术特征比较
时代 |
装饰图案 |
图案组织 |
表现手法 |
艺术风格 |
商代 |
饕餮纹、夔纹、回纹 |
单独纹样 |
对称式,主纹与地纹,多用直线 |
庄重、严谨 |
周代 |
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
二方连续 |
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 |
韵律、秩序 |
战国 |
蟠螭纹、宴饮攻占纹 |
四方连续 |
上下左右连展 |
繁缛、清新 |
三、青铜器的加工
:焊接、刻划、镶嵌(是在铜体上刻出线槽后,嵌以红铜丝或宝石)
1、鎏金。是以金和水银融合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而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2、镂空。一般采用失蜡法。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型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后注入铜液,蜡液体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它可以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
3、金银错是最华贵的一种,在刻线处用细金银线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四、铜镜、带钩和铜剑
1】 铜镜(四大铜镜: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1、战国铜镜图案:山字纹镜、蟠螭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
2、带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可能源于胡俗
五、漆器工艺
这时期漆器的出土以信阳、长沙、江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等地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