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2017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  试卷分析

(2017-07-04 17:01:56)
分类: 学科专题

2016-2017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

试卷分析

                            桑涛涛

一、试题印象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此次期末试卷就总体而言,难易适度,本次试卷命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出题原则能够突出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提高考试水平。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强,解题,分析能力过硬,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二、试卷内容分析:

很荣幸我被抽调参加本次测试的阅卷工作,本次试卷考查了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知识 。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图形题,解决实际问题,全卷以百分制命题。 我本次负责批改的是第六大题应用题的后三个题,下面就批改情况及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

1.填空题的(2)小题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小应用,充分考查了学生数感,尤其是对质数的认识和应用。一些数感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看到题目较长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本题设计问题属于课本阅读材料里面的内容。

填空题(8)小题第二问主要是测查学生数感与发现规律的敏锐力,从总体而言,情况较好,因为本题设计内容在复习时让学生牵头带大家共同认真学习过本部分内容。

填空题(11)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过渡思维力的题目,平时复习做题有涉及到,主要问题学生难易直接计算得出圆的半径因此无法突破关键点造成没法解决问题。看来今后的教学中和练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填空题的其他题目中规中矩,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对题意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思路不够清晰,对概念知识不能够活学活用。

2.判断题第3小题,“12016-2017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 <wbr> <wbr>试卷分析的水的质量是1千克”,本题是五年级的知识,由于学生缺乏对体积单位的感知造成错误。其他没有问题。

3.选做题第3小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关注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掌握水平。

4.图形题第2小题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考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知其然是否知其所以然。本题更对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今后对学生的评价测评方式不仅是知识还有知识形成的过程。

5.应用题第1小题属于百分数的应用。经过复习练习对于多数学生来讲,给予问题让解决较为熟练,可能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匹配对应问题,学生从思维层面有些难以转的过弯来。看来今后的教学中药加强对一个问题或者同类问题的正逆向思维教学,并且要举一反三。第4小题从阅卷情况来看,本题问题有两个:一,一部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之后对于用线段图这种图形语言体现已知和未知信息的能力不强,甚至有学生将图画错,但列式正确;二,少数学生并未用方程来解答而采用了算术法或者其他方法,反映出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的考试习惯。另外,我个人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本题画线段图对用方程解题并无多大的用处,为什么要考查画线段图呢?第6小题根据阅卷的情况来看,不是学生不会,而是计算不过关,我觉得计算不仅仅看能不能计算出结果,而是要经过大量计算练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所学的运算律并不仅仅用于“简算题”,而应该在任何涉及数学计算的情境下,只要符合使用运算律前提就应该灵活使用运算律来计算。第6小题可能是这个题位于试卷末尾,在加上考试时间终了临近,多数学生没有理清题意,将“每月月底读数”和“每月用电量”混为一谈。看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用数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地让数学知识学有所用。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要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让自己首先成为课改行列的一员,理解和领会课标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使自己不断学习探索,真正成为一名新型的人民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