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指导教学的课例研究
(2016-03-29 15:45: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思维导图与作文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组课例研究报告
交大附小
一、研究主题:借助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指导教学的实践
二、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逻辑,不再让作文只是记了一笔“记流水帐”。运用思维导图把脑海里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你的思路清晰,作文结构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用文字将你的习作想法“画出来”。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方法,提供思维训练,优化教学策略,在写作时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有条有理,达到授人以渔,同时增强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2015年9月-----2015年10月(探讨准备阶段)
1、收集、整理、学习有关思维导图的文献资料。
2、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在课题组内进行探讨、研究,商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选材的实践。
三、2015年12月------2016年1月(回顾总结阶段)
1、五年级语文组成员回顾一学期以来实施课例研究的经验及困惑,以文字形式呈现。
2、参与课例研究的老师相互听课,聘请专家指导,提高课例研究能力。
3、交流经验总结,并汇集成册。
4、成熟的做法、经验可以在组内推广。
四、实施过程
2015年10 月12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老师进行第三单元习作写说明文的集体备课。由刘颖老师作为主备人执笔写出教学设计并进行分享。会上,刘荣华老师号召老师们借助于“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的尝试。大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勾勒习作的知识结构,捕捉灵感,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邀请贺垄萍副校长、魏泽英老师、教导处副主任张宏燕老师、向金老师参与研讨。向金老师主动请缨自我们组上一节研讨课,10月15日早上第一节课向老师执教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物品》。10月16日11月24日我们组7位教师执教了第三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物品》和第六单元习作《父母的爱》的课例研讨课。
10月26日和11月30日我们组召开了课例研究专题交流会。在组长刘荣华老师主持的这次专题研讨会上,全组教师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并针对这次课例研究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地讨论。
四、研究收获:
一、探索出“四步思维指导说明文的模式”。
2015年10月15日,我校向金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物品》。向老师通过摸索,总结出了“四步思维指导说明文的模式”。即:
第一步:思维的广度训练。这一部分的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无内容课写或选材很局限、没有特别好的材料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用气泡图绘制出来。
第二步:思维的整理。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写作时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对上个环节中学生搜集的大量素材进行梳理和取舍。
第三步:思维的组织。本环节主要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核心在于内容的组织。采用搜集、整理、筛选、剪贴的方法,把有用的信息集中到气泡图上,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四步:思维的创新。确定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顺序,绘制写作顺序图、思考开头、结尾,过渡段,过渡句的运用,力求做到新颖。
“四步思维指导说明文的模式”为我们的研究起到了拨云见日的作用。从理念上给我们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进行了引导。
二、三“借”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习作
杨丽娜老师执教的研讨课,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具体描写,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下三个方法可圈可点:
一“借”思维导图,选择素材资料
本次活动主要探讨的是第三单元说明文。说明文要求严谨、科学,语言平实准确。这次习作要求选择一种物品介绍,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课前我布置了观察和搜集资料的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制作思维导图,选择一种导图来完成。要求如下:
A思维导图一:介绍一种蔬菜或水果。
1、内容:和这种蔬菜或水果有关的典故或诗句 、形状 、颜色
2、可参考网上资料或说明书,加以选择。
B思维导图一:介绍一种玩具、文具或电器。
1、内容:和这种玩具、文具或电器有关的故事,形状、颜色、构造、用途、使用中注意的问题,设计一句广告语,表达喜爱之情。
2、可参考网上资料或说明书,加以选择。
因为提示具体,学生准备得非常充分。作文课上,许多学生带来了实物,令人眼花缭乱,有柿子、苹果、香蕉,还有乐高玩具,闹钟,迷你吸尘器,修剪毛球器等,简直像置身于商贸集市。思维导图提前画好,节约上课时间,并能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加上说明文的特殊原因,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科学知识资料。
三“借”思维导图,贴近学生,贴近习作内容,贴近习作核心,不让作文教学浮在表面,不至于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了写说明文的注意事项,只明确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具体到了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甚至关注到了习作的细枝末节,百分之 百的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该怎么去写,可以怎样整合材料。导图变成了一个活的东西,学生在导图上二次甚至三次、四次操作、利用,每一个学生都动脑动手, 真正关注学情,关注学生实际。
六、研究反思:
但是,在运用导图指导作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如何让导图指导片段描写具体化
虽然导图一直在练习,但是画得很好,能体现出自己习作重点的同学并不多。很多同学都注重形式,比如导图漂不漂亮,自己怎么装饰,忽视了导图的实用功能,真正到了重点段反而含糊一片。所以,后面的作文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如何画出重点段的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优化作文的教学实践我们坚持两个多学期,老师们感受着思维导图带给学生习作的一些惊喜和变化,对面教学的困惑,老师们更加坚定在语文作文教学这块试验田上躬身耕作,尽管“学海”无涯,但我们相信,有了“思维导图”作舟,我们会继续探索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