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报告《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初次进行习作互评》
(2013-11-29 21:10: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研讨:习作互评 |
课例研究报告
一、选择课例研究主题: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人独揽了学生习作的评价:全批、总批、面批。教师与学生习作进行着单项的交流,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产生生生互动的效应。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评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从教学实践来看,“互评互改”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整体得到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小学生的作文评改方式也需要以新的方式来进行。老师以往的评改方式,作为学生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现在的作文评改中,耗时费力、不能及时反馈的教师独自评价已越来越不受同学的欢迎。学生作文自评已呈上升趋势,教会学生自己评价,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自己评改,需从点滴做起。
所以,三年级语文组制定了本学期的课例研究和观课议课主题: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习作互评。组内老师在教研组长刘荣华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课标的学段要求,努力在作文评改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
二、观课前的准备:
1、认真研读《课标》,把握学情,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教学设计。
在课例研究初始,教研组长刘荣华老师带领老师们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批改的要求。《新课标》中小学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主动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新课标》还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沟通见解”。通过学习,大家更坚定了进行课例研究的信心,并一定努力把研究落到实处,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在此基础上,作为本次集体备课主备课人的刘荣华老师就认真地备了《第一单元习作互评》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讨论制定观课点。
9月16日的教研活动时间,刘荣华老师组织全体老师对本次《第一单元习作互评》指导课开展了一次扎实、深入的集体研讨。一开始,在老师们还不明白“习作互评”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时,刘荣华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她研究了多年而形成的《小学语文“四步习作互评修改法”教学模式》的内容。
小学语文“四步习作互评修改法”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明确互评要求;
第二步:“四读”自主互评;
第三步:小组合作交流;
第四步:修改交流再修改。
然后,刘老师把她的《第一单元习作互评》的教学设计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由于三年级还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而三年级学生进行习作的互批互评还是头一次。针对这一情况,刘荣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制定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同学互评条”。例如第一次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是这样设计的:
|
第一单元同学互评内容: 1、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好。(☆ 2、我发现你有(
3、我发现你有( 4、我发现你有( 5、我发现你有(
6、我还发现 |
不难看出,这样的评价条十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评价形式上,刘老师考虑到孩子们还不能自己书写评语,所以设计了填空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进行互评。从评价内容上,注重书写,以字词为主要评价内容,且逐渐向句子的评价提高。最后还设计了“我还发现了------”难度较大的评价内容,以鼓励水平更高的孩子进行发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有据可循,既学习了别人的习作,又培养了初步的习作修改能力。
接着,刘荣华老师分享了她在《小学语文“四步习作互评修改法”》中“四读法”的基础上,尝试制定了更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三读法”来指导孩子认真去评改。
这“三读法”是:
一读:读通习作,圈出错别字,错标点,检查有无语病,标画出来。
二读:细读习作,圈画出好词佳句。
三读:精读习作,看作者的习作是否符合习作要求。
接着,我们确定了4个观课点:1、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初次进行习作互评。2、老师采取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互评。3、学生完成评价情况。4、学生写互评后的交流情况。
三、观课议课:
9月17号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全组教师观摩了刘荣华老师的习作互评指导课,并邀请了魏泽英老师、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王燕老师和四年级的陈萌老师词语观课。第三节课,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议课。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中,组内的每位老师都尝试执教了《第一单元习作互评》课。通过观课、议课,我们总结出了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时开展作文互评的步骤:
1、讲清互评的作用
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互评是怎么回事,互评有什么作用。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互评课就是你改我的作文,我改你的作文,互相当对方的小老师,对别人的习作进行欣赏和评价。作文互评能让同学们取长补短,较快提高习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当你能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发现甚至改正别人的不足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专业的编辑了。听到这里时,我们的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对作文互评充满期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一篇篇习作都是每一位同学的处女作,是每一位同学在作文本上辛辛苦苦种出的果,开出的花,请大家认真对待。引导学生要尊重同学的习作,并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
2、明确互评的要求
4、片段引路
清楚了要求,知道了符号,怎么改还需实战。这时,老师拿出一份学生作文的片段,在实物投影下面引导学生一句句读,然后用上刚才的符号去修改习作。就像向导一样,学生互评作文的方向更明确了。
5、“三读法”自主互评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寻找优美的词句、寻找错别字、病句,同时也可以寻找同学习作中其他好的方面。又因为学生也是有层次的,在互评中有的肯定能发现问题,而有的同学肯定评得有失偏颇或者看不出问题。所以需要老师一步步指引。通过实践证明,刘荣华老师指定的三年级习作互评“三读法”很实用。在这三读法的指引下,学生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小眼睛在仔细地搜寻,比对待自己的作文要认真好多倍。另外,设计的填空式的“同学评价条”也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便于操作。 很多学生不仅找出了优美词句,错别字,还在最后一个自由发挥的填空处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写道:“我觉得你的环境描写很优美。”有的写道:“你的第二段把自己着急的心理写得很好。”语言虽然稚嫩,但这是孩子鉴赏的第一步呀!
6、同桌或小组合作交流
7、修改交流再修改
交流结束,同学拿回自己的习作,开始修改。三年级学生修改的主要内容就是订正同学找出的错别字。
四、本次课例研究的意义。
1、小学语文“四步习作互评修改法”教学模式是习作教学的一次革命
小学语文“四步习作互评修改法”教学模式源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这个模式突破了习作评改中由老师全批全改的传统低效的评价模式,而是让学生从审题、组材、构思、合作讨论、修改、评议、再修改等习作环节中得到充分训练,让学生从他人习作中汲取营养,又从同学的评议和修改中有所收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模式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让教师有更大的空间关注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个性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力度,让教师能花大力气解决习作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个模式对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和学生写、评、改习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实践证明,自主互动作文批改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加强了理解与沟通,是一种惜时高效的好方法。学生互批作文的好处,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评、组评、互评、师评多次批改实践,对于写作的要求,同学们都牢牢掌握,在互相批改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易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别人的缺点,自己应引以为戒。使学生多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3)、每次批改作文,每人一本,负担不重,每次都换人,使批改的工作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次都是不同的同学给自己写评语,使同学们感到新鲜。这种新鲜,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和看别人对自己作文评语的兴趣。
(4)、有利于教师把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总之,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三年级的孩子们从这里蹒跚起步。它给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让同学们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给学生互改互评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互改互评、善于互改互评,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老师们翻开孩子们批改的作文,能够感受到孩子们思考的过程,在同伴相互交流的时候,老师们惊喜的发现这样的互评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当然,学生批改作文属于互评,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之间写作水平、欣赏水平良莠不齐,在参与评价批改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正因为如此,刚开始试行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老师们也利用教研活动在商量对策,尽量的减少或避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