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会数数,数字也大都会认,会写,如果你问10个比9个多还是比9个少,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出来。但是如果换成10比9大还是比9小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就不一定能够快速的回答出来。据我观察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多就是大的意思,小就是少的意思,大就是多,小就是多。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小朋友对大小的理解。他们可能认为大就是物体比较大,小就是物体比较小,而对于抽象的数字而言一般我们不会说10比9多,会说10比9大,其实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这里的大指的就是多的意思,而不是生活里的视觉上物体的大。
在讲解大于小于,等号的概念时,教材就是以多引入大,少引入小,我开始并不在意,一带而过,直到后面出现了上述的现象,我才理解为什么教材要这样设计。对于在两个数字之间填写符号,可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填,但是问填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说出来。基于此,我自己根据大于小于的谐音,编了一首比较生动的儿歌:大鱼(于)往左游,小鱼往右游,嘴巴只吃大的数。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构成一个大于或者小于的手势,边唱儿歌边做手势记忆起来会更有效果。
记得之前听过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时,来比较10以内数大小时采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在10以内的数字卡片,然后由教师来说例如有比8小的数字卡片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开展比较大小的教学,使得学生觉得学习更有趣,并且会记得更牢固,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多采取一些轻松愉快的方法来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