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是关于汉字的一部通论性著巨。作者
裘锡圭先生,为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
以谨严和精深著称。这本书是根据60年代初他为北大中文系开设的一门文字学课的讲义写成。裘先生擅长利用《说文》进行古文字考释,也息古文字考释成果来订补《说文》,本书充分地引目了作者直接参加整理过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或山临沂银雀山、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实物资料,资料价值非常大。
全书分十三章,第一章介绍文字形成的过程,第二、三章概述汉字的性质、形成和发展,第四、五章描述了汉字形体演变的进程,第六章是对目前文字基本类型划分的几种不同观点的介绍,第七、八、九章则是分别详细阐述作者所认同的“三陪”,即表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第十章提出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三个概念,第十一章介绍文字分化、合并的方法、作用以及影响,第十二章讲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第十三章则提出汉字整理和简化的问题。内容全面具体,却又言简意赅,详略有致。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特色。
一、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缺乏确凿证据的问题不妄下断语。如关于形声字的多形问题,有些从二形的形声字很像是在形声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像“碧”字,《说文》注“从玉、石,白声”,但《说文》中训为“石之似玉者”、“石之次玉者”或“石之美者”的字余“碧”字之外,都是从“玉”的一形一声的形声
字,所以作者怀疑“碧”字也只从“玉”,“石”是后的。
2.尊重《说文》,却不迷信权威。作者推崇《说文》,善于利用《说文》进行古文字研究,但从不盲目信奉,而是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辩证的分析。在形声字的省声和省形问题上,作者认为《说
文》存在一些错误的说法。他把省声错误归为三类,一是错析字形,如“龙”为象物字,《说文》错析为“从肉,飞之形,童省声”;二是把一般的声旁错认作经省略的声旁,如《说文》注“犊字从牛,读省声”,其实“读”与“犊”都是从”卖”声,不属于省声现象;三是把从甲字省声的字说成从乙字省声。
另外,《说文》关于省形的说法,作者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说文》把“蛾”(碱)字分析为“从嚷(盐)省,金声”,其实“盟”字本身就是从“卤”,“监”声的形声字,‑”也应该是从“卤”的一般形声字。
3、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从不绝对化,总是指出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如在汉字构造的理论问题上,作者通过对既存学说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了自己的“新三书说”,即表意、假借、形声,但他并没有像以往的学者一样把理论绝对化,而是发现并指出许多不足。在本书中,裘教授列举了许多不能纳人三书的文字,有记号字,如“五”“六”“七”,半记号字,如“义”“从”,变体表音字,如“乒”“乓”,合音字,如“甭”,两声字,如“悟”等等。
4、此外,本书术语的使用也很严谨,为了区别词和字,用括号表示词或语素。
二、运用丰富的例证进行论说
本书例证极为丰富,有文字例证、书证和实物资料。例如作者在论述汉字形成过程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云南纳西族的文字和语言材料。在隶书的形成这一节,作者又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详细
证实了隶书形成的时代。另外,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附有作者所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书证目录,全
书后面又汇印了书中所引用的全部实物资料的图版。材料极为全面丰富,对作者观点的论述、证明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对既存学说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作者根据语言学理论展开新的研究,对既存学说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同时提出新见解在“汉字的形质”一章里,作者先列举了以往字性质的几种说法。如四十年代的“过渡文字”说,五十年代的“词一音节文字”“音节一表意文字”说等等。然后从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着乎进行讨论。他认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面上的东西。通过对记录汉字的符号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汉字是意符音符文字或称为意音文字,意符和音符己经记号以后的汉字是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另外,作者对语素一音节文字的说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这种说法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这两种名称可以并存。语素一音节文字可以解释为既使用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又使用表示音节的字符的文字。表音节的符号都是借现成的文字,即语素的符号充当的,而目借来表示同一个音节的字往往有很多个。这是跟音节文字不同的地方。而目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称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对于汉字学上尚未解决的汉字构造问题,该书详细说明了传统六}弓说的缺点,又对唐兰、陈梦家批判六书说提出的二书说采用其中合理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从而提出了自己的新分类,
即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这固然有缺陷,如例外的情况不少见,但新分类跟把汉字的性质看成
意音记号文字的见解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作者把表意字分为六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字的分类是两可的,因此,他卞张分类问题不必过于拘泥,讲表意字的卞要日的是提高理解、分析表意字字形的能力。而研究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
对于形声字本书注意探讨了有义的声旁对研究词义,特别是研究语源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
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即同源词)形声字,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都是研究这组
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研究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也就是经
常提到的右文说。但作者并没有完全信服,而是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不因为某些字同从一个声
旁,就轻率地用同一种模式来解释这些字的意义。例如他把儿个从“戈”的字分为两个系统,认为一类与残损意义有关,一类与浅小意义有关,批驳了前人说的“歹而小者曰残”,“金钱之小者曰钱”的错误说法,很有说服力。
在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上,作者认为通假字是被借来表示它的本字所代表的词的,它跟本
字的读音应该完全相同。原来的读音,即未被假借时的读音跟本字的读音有出入的通假字,必须
读如本字。这种说法比较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四、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
本书除了对文字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还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见解。 同形字是裘锡尘教授模仿同音词第一次使用的术语。它的性质跟异体字相反,是指外形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不一样的字。狭义的同形字本来是为不同的词语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比如占代的“铭”、近代的“铭呀ii现代的“铭”是狭义同形字的典型。从广义来看,同形字包括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按照这种理解,被借字与假借字,如表示本义的“花”!表示假借义“花费”的“花”,也应该看作同形字。用来表示本义的和用来表示派生词性质的引申义的同一个字,如当道
路讲的“行”(hang)和当行列讲的“行”(hang)也是同形字。有时形声字的同形现象跟假借现象很
难区分,既可看作假借字,也可看作被借字的同形字。所以在同形字的范围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但立足于形音关系把字区别成异体字和同体字可以说是相当符合逻辑的。
以上四点是对本书的一些认识和评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本}弓的缺憾和疏漏也是在所
难免的,但瑕不掩瑜,总体上来看,依然是一本值得好好研究的文字学著作。
参考文献:
1。裘锡尘.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加载中,请稍候......